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李约瑟博士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李约瑟博士的话题虽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探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大家公认的一点是,中国缺少私有产权保护制度(即法制精神和制度)和自由、平等观念,使得财富掌握在掌权者手中,无法新兴起“有产阶层”,形成危机力量和危机事件。
实际上,正像所有悖论一样,一般的悖论本身更多地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导致的逻辑上的矛盾。换句话,如果角度是一致的,就不会产生悖论。李约瑟悖论的产生本身其实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本质或特征的认识不到位或不透产生的。其实,中国古代文明也好,西古代文明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都会沿着自己的发展路线走下去,这是客观规律。那么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就是以儒家和道家为主要影响的实用务实、直觉经验、偏保守型的文明特征,这就决定了他的一切表现,比如为了实用地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一些必要的发明和技术,你不用担心,中国人绝对会把它创造出来,但又因为我们直觉经验的思维模式,你也不用担心,中国人也不屑于去整理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偏保守型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人不会去冒险或好奇地去征服自然或其他文明,所以,中华文明一直会沿着这样的模式发展积累他自己的科学技术。而西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相反,他们商业交往、抽象理性、偏冒险型的文明特征必然导致他们文明的爆发式的增长。在文艺复兴之前,可能他们的理性分析的能力仅仅体现在宗教教义或思辨哲学当中,恰恰在物质层面暂时没有得到用武之地,那么那时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落后就不是难理解的事,但这也不要紧,因为他们的文明的内在的能量在那里,你也不用担心,一旦宗教的桎梏解除,他们的理性分析能量能够迅速创造建立起庞大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样,我们回头看,却发现,我们以前比西方发达那么多,怎么后来突然它们起来,我们却原地不动?其实,某种角度讲,这个问题等价于这个问题,现在比中国发达那么多的西方怎么以前比中国落后那么多?这两个问题其实本质上是同样一个问题,它们的答案其实有、而且只有、并且也只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所有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并且都会按照自己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发展路线走下去,这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总结一下,李约瑟悖论的意义实际上是提到了一个现象,提醒我们思考文明的本质问题。但这并不够,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改造和完善文明的本质。
中国文明需要吸收西方文明理论分析的长处,避免过于满足于空洞的精神上的儒家和道家的理念。可以确定和自豪的是,儒家和道家的东西有非常博大精神的内核,但,记住绝对不是完美。那不完美和缺陷的地方,希望中国人注意用西方的那一半来填补,那我们就比他们更强大了,当然前提是如果他们不吸收我们的优秀的内核的话。
至于具体地讲,中国的以道家和儒家为主要影响的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核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大,也很深的话题。但在回答李约瑟悖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就已经运用了中国道家所讲的一些原理,就是说,世界上万物都有它自己的道理,悖论本身可以反映一些问题,悖论也是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并不是悖论本身,而是怎样解决它可能反映的问题,推动理论、实践、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换句话讲,如果仍然有人认为以上的回答仍然没有解决李约瑟悖论,那么这里有几种情况要说明一下。
1、以上解释还有待实践来得到提供更强大的证据支持,东西方文化的互相学习和进步已经并将会继续提供有力证据,而且我推论中国如果要超越西方必然要通过吸收并融合东西方文明而达到,如果事实是这样,那么我以上的论证将是确定无疑的正确
2、如果有人只是在字面上或所谓逻辑上纠缠反驳以上回答,而不提供任何客观实践上的证据,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辩论,因为这种反驳本身已经说明他们找不到事实实践性的证据,因而,同其辩论没有任何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