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氅
词语释义氅
chǎng
大衣,外套:大氅。
古代指一种像鹤的水鸟的羽毛,用以做衣服和仪仗中的旗幡:鹤氅。戈氅。戟氅。
笔画数:16;
部首:毛;
笔顺编号:2432525131343115
详细解释: 氅
chǎng
【名】
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downcoat〗
指一般的外套大衣〖cloak〗。如:大氅(大衣)
鹙鸟的羽毛〖crane’sdown〗
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刘义庆《世说新语》
鹤氅的类型1.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企羡》:“ 孟昶 未达时,家在 京口 ,尝见 王恭 乘高舆,被鹤氅裘。”
2.泛指一般外套。 宋陆游《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
3.道袍。《新五代史·唐臣传·卢程》:“ 程 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家僮开了竹箱,把我买下的箬笠、芒鞋、萝绦、鹤氅,替俺换了。” 王季思 等注:“藤萝做的绦,鹤羽做的袍,都是道士的服装。”
什么是鹤氅“鹤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鹤氅”二字,晋已有之,《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
最初鹤氅的样子, 就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
后来的鹤氅 ,为士大夫所接受后, 表现为大袖 ,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 ,不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 。
明代的鹤氅,和褙子应属一类差不多 ,只不过有缘边多些, 领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
鹤氅的出处“鹤氅”二字,见于古代典籍。《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卢程传》云:“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又据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以鸷毛为衣,谓之鹤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鹤氅是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故名。但到底什么样式仍费解。唯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这就说得比较清楚。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这种服装在明代宫中有之,当然勋臣贵族之家亦效仿焉。《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孤皮里鹤氅,薛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