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鲁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嘲鲁儒

作者:李白

鲁叟谈五经2,白发死章句3。

问以经济策4,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5,首戴方山巾6。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7,不重褒衣人8。

君非叔孙通9,与我本殊伦10。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11。

全部注释

1.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

2.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3.死章句:只懂字词语句而不懂大道理。《汉书·夏侯胜传》:"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又杨齐贤注:"后汉王充、荀淑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4.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

5.著:穿。远游履:鞋名。曹植《洛神赋》:"践远游之文履"。

6.方山巾:一作方头巾。古代儒者戴的一种方形软帽,又称方山冠。《后汉书》卷四十《舆服志下》:"方山冠以进贤。以五彩谷为之。"

7.秦家丞相:指李斯,春始皇三十四年,采纳李斯的建议,焚烧诗书,禁止儒生以古非今;次年,在咸阳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8.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裳。《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颜师古注:"褒,大裾也"。

9.叔孙通:西汉儒学博士,曾为汉高祖刘邦制定朝仪。《史记·叔孙通列传》:"汉五年……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10.殊伦:不是一类人。

11.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此指鲁儒的家乡。

此诗是开元末年李白初游东鲁时所作。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唐宋诗醇》卷八:"儒不可轻。若死于章句而不达时事,则貌为儒而已。汉宣帝所谓俗儒不达时宜,叔孙通所谓鄙儒,施之此人则可矣。不然以儒为戏,岂可训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