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寺

1、山西五台山三塔寺五台山三塔寺位于鹫峰之,紧邻五台山名刹大显通寺,于大白塔毗邻,周围遍布佛塔寺庙。该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我国历史上禅宗高僧了尘施工建造。神宗之母李艳妃多次亲往朝拜,巍巍然三座古塔便是明代帝王嫔妃礼拜后所赐赠建造。大清年间,从宁波而来的一代高僧贡嘎上师支持黄教领袖寺庙菩萨顶后,又将三塔寺修葺一新,三塔寺便成为五台山黄教道场,并深受康熙、雍正两位皇帝重视。一九八六年,照圆法师开始住持该寺。当时,十年动乱刚刚过去,寺院甚是破败,照圆法师便与僧众在原址上复建殿宇僧舍,补充塑造佛像,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一处显密并研的庄严道场。在这里修习佛典、焚香礼佛,或旅游观光,都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宁静和少有的清雅。
该寺住东向西,与三泉寺,寿宁寺,西寿寺同为中台胜景灵迹。三塔寺因寺内三塔而得名,此三塔为明代遗物,中间为文殊舍利,两侧分别为普贤、观音舍利。到了清代,有一位从宁波来的喇嘛住持菩萨顶,把三塔寺作为自己静修的地方,藏教文化便开始渗入该寺,地藏舍利也就应运而生。
大雄宝殿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一九八六年,照圆和尚任该寺住持后按历史资料进行了修复。大殿分三层,前殿两侧有木雕的药师如来和千手观音。殿右侧是一个不大显眼的地方,放置着一尊古旧的铁质塑像,这尊塑像塑于宋代,系生铁铸成,相传是用扬六郎的兵器做成的。中间一层塑有十八罗汉和八大菩萨,均为泥塑。大殿最后一层,左侧供有木雕的地藏王菩萨和宗咯巴大师,还有泥塑的释迦、阿弥陀佛、药师佛。在这里,青黄两庙的佛像兼而有之,充分体现了广纳外化,不持一孔之见的教风。三塔寺的宗密殿的殿门两侧书有照圆法师题写的对联:“显密合修光照三千世界,止观双运觉悟恒沙有情。”
2、安徽全椒县三塔寺三塔寺,江淮名刹。在安徽全椒县城西北18公里六镇东北侧。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

(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相传扬州琼花,实产于全椒六镇,名“六丈琼花”(六丈,六镇原名六丈市)。并建有一座巨大的琼花池(宋参知政事、邑人张 AAA《琼花池》诗云:“此花已去不须嗟,亡国亡家总为他。父老不知前日事,逢人口口道琼花。”)。隋炀帝移琼花于扬州后土祠后,琼花池边便建此寺,以取天地灵气。明洪武年间,因谒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 毛汤桥,塔久圮,天启年间重修,杨宏宇有记”(民九《全椒县志》)。此寺历代屡有修葺。有殿宇五进,廊房迥曲。一进寺门,二进天王殿,三进大雄宝殿,四进地藏殿,五进三世殿。各殿均塑有佛像,是全椒规模最大,佛像最多的寺庙。供佛祖、观音。寺内大悲楼下,有千年黄杨一株和绝世牡丹百余株。每年花开之时,有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薛时雨有《白衣道人行》行世,三塔寺遂更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