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寺

1、五台山宝华寺
五台山宝华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三.五公里的塔儿沟,背依北台,东西临山,面南开阔,瑞草奇葩,风景极佳。
宝华寺,原名杂华庵,为明代僧人正参法师所建,是一座华严道场,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札萨克大喇嘛老藏丹贝重建寺宇,成为黄教道场。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寺僧又予重修。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挂匾改名「宝华寺」。一九九○年住持演林法师又新建天王殿、文殊殿、东西寮房和塔。一九九八年,他又建了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现在的宝华寺,坐北面南,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有天王殿(山门),文殊殿和大雄宝殿。
天王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的正面,供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箕踞而坐。背後为手执降魔杵的韦驮将军。两山墙彩塑身体魁梧,横眉怒眼、驱邪镇妖的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楼二楼,其作用是,破长夜,惊睡眠,觉昏衢,去冥昧,唤醒芸芸众生。天王殿西为观音菩萨,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内供滴水观音,手持净瓶,为众生施舍甘露。
文殊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供文殊菩萨,半跏趺坐於狻猊背上。该院有东西配房各五间,东为客堂,西为僧舍,均为单檐硬山顶。
大雄宝殿,面宽七间,二十五米,进深三间,十四米,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覆顶,古朴雄壮,金光灿烂。殿内佛坛上供横三世佛,殿之东西两山墙间,彩塑著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东为五观堂,九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廊,显得宏伟高大,相当气派。
大雄宝殿西为念佛堂,左右对称,格外整齐。
大天王殿和文殊殿间的院中,高高矗立著一座燃灯佛母塔,这就是乾隆年间,格隆尊追仿照尼泊尔「掐荣卡笑塔」兴建之塔。该塔通高十米,是一金刚宝座式的白塔。在大塔的须弥座和覆钵间置有许多燃灯佛,故名燃灯佛母塔。以它是仿照「掐荣卡笑塔」所建,相传其塔座飞到西藏,塔身飞到西宁塔儿寺,塔刹飞到了五台山。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五台山的藏传佛教都是从尼泊尔、西藏、青海传来的,所以,此塔礼拜。
2、赣县宝华寺
宝华寺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原名西堂宝华禅院。从前明始称宝华寺,位于赣县田村镇东山村龚公山,距田村圩镇15公里。昔为隐士龚亮栖所。那时有一名叫马祖的和尚向龚氏求施一衣之田一烟之山,龚氏满口应求。马祖施禅法,解袈裟抛向空中,正好蔽日,又燃一香,缓内将烟送至全山,至此龚氏的田和山全部给马祖和尚,这就是龚公山的由来。她是马祖道一弘禅法之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佛教与她皆有缘源,内有唐朝名塔──玉石塔,唐代古柏、银杏等十大宝和柳公权、李勃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石刻、碑铭。1998宝华寺被有关单位编入《中国名胜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