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灵应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灵应寺,是山西省五台山北台顶的一座寺院。

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灵应寺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门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

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笃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棋盘形。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立,明代隆庆年间(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一九八六年又重修葺,正殿为三间石洞,内供无垢文殊菩萨。

二○○一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汉白玉石砌筑。大殿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一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龙王殿置於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卷式门洞,也是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护栏,护栏栏板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

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