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伊里奇·柳德尼科夫
柳德尼科夫,伊万·伊里奇(1902.9.26,克里瓦亚沙咀镇,今属顿涅茨克州新阿佐夫斯克区—1976.4.22,莫斯科),苏联军事首长,上将(1945),苏联英雄(1943.10.16)。
192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18年参加苏军。毕业于步兵学校(1925)、伏龙芝军事学院(1938)和总参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1952)。1917年参加赤卫军。国内战争时期,参加对哥萨克白匪和卡列金、邓尼金、弗兰格尔军队的作战,以及肃清北高加索匪徒的斗争,当时为列兵。1925年起在达吉斯坦步兵第13师任排长和连长,在弗拉季高加索步兵学校任排长和营参谋长。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1938—1939年在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工作。1939—1941年任日托米尔步兵学校校长。1941年3月任步兵第200师师长。
卫国战争时期,任步兵旅长、师长和军长,指挥所属兵团参加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克里木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顿河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作战,在罗斯托夫附近,以及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中打击德军,强渡第聂伯河,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指挥所属步兵第138师在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地区,同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激烈战1个半月以上,积极地保卫了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1942年10—11月在该城内同敌人英勇奋战。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出色地指挥步兵第15军。因指挥部队强渡第聂伯河成功,在战斗中表现了英勇顽强精神,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4年5月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39集团军(该集团军后属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率领该集团军在围歼敌维捷布斯克集团时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在攻占塔皮奥、阿伦堡、诺尔登堡、勒岑和柯尼斯堡等城市时战功卓著。他所指挥的部队因战绩突出,受到最高统帅13次通令嘉奖。
战后任集团军司令。1949年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总司令。1952午起先后任敖德萨军区司令助理,第一副司令。1954年任塔夫里亚军区司令。1959—1963年任总高级步校校长。1963—1968年任总参军事学院系主任。1968年退役。苏联二、三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获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5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3枚,二级苏沃洛夫勋章和二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
著作:《生活的道路是漫长的》,莫斯科1969年版;《在维捷布斯克城下(1944年6月23—27日第39集团军所进行的维捷布斯克战役)》,莫斯科1962年版;《翻过大兴安岭》,莫斯科1967午版;《火岛》,伏尔加格勒1971年版;《穿过大风暴》(传略),顿涅茨克1973年第2版;《伏尔加河上有悬崖……》,载《斯大林格勒:历史的教训(会战参加者回忆录)》一书,莫斯科197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