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
定义及简介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因为它以水作溶剂,对环境十分有利。
特点优点:
(1)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
(2)聚合体系即使在反应后期粘度也很低,因而也适于制备高粘性的聚合物;
(3)能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
(4)可直接以乳液形式使用
缺点:
需破乳,工艺较难控制
组成与作用1 单体
2 水
3 引发体系
引发体系主要是油溶性或水溶性引发剂。油溶性引发剂主要有偶氮引发剂和过氧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引发剂等,水溶性引发剂主要有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VA061引发剂)、偶氮二氰基戊酸引发剂等。
4 乳化剂
乳化剂是可使互不相容的油与水转变成难以分层的乳液的一类物质。乳化剂通常是一些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团两者性质兼有的表面活性剂。
(1)种类
(i)阴离子型:亲水基团一般为-COONa, -SO4Na, -SO3Na等,亲油基一般是C11~C17的直链烷基,或是C3~C6烷基与苯基或萘基结合在一起的疏水基;
(ii)阳离子型:通常是一些胺盐和季铵盐
(iii)两性型:氨基酸
(ⅳ)非离子型: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等
(2)作用
(i)降低表面张力,便于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即分散单体;
(ii)在单体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凝聚,使乳液稳定;
(iii)增溶作用
(3)主要参数
(i)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ii)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8-18为宜
(iii)三相平衡点与浊点
乳液聚合机理1 乳化体系各组分在各相中的分布情况
2 成核期
根据聚合反应速率、及体系中单体液滴、乳胶粒、胶束数量的变化情况,可将乳液聚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乳胶粒形成期,或成核期、加速期,直至胶束消失。
第二阶段称恒速期。
第三阶段称降速期。
工业化品种乳聚丁苯橡胶
聚丙烯酸酯乳液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