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故居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宋濂故居遗址

宋濂故居遗址

位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柳家与禅定寺中间,潜溪南岸:面积约400多平方米、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谥文宪,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世居金华傅村镇潜溪,妊七月而生,幼聪慧先从闻人梦吉学春秋,继从泖贯、黄溍、吴莱学占文辞年:二十五,讲授经学于浦江义门郑氏,名满朝野;元至正中荐 宋濂授翰林编修。辞不就.朱元漳攻取蝥州,聘濂为五经师,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师,召命总修<元史>,纂修《人明日历》,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嘉义大夫。知制浩兼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洪武十年:致仕还家:洪武十三年因长孙慎坐胡惟庸党案被株连。洪武十四年

举家迁徙茂州,途中,病卒于夔门。著作有《潜溪集》、《翰苑集》、《芝园集》、《萝山集》等一百四十余卷,后人汇编成《宋学士全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