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词语“清明”【读音】qīngmíng
【释义】
1、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清明》
2、清淡明智: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东坡《东栏梨花》
3、词意探源
(1)犹治平。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
(2)指神志思虑清洁明朗。《荀子·解蔽》:“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淉之也。”
(3)指清澈明朗。如:天气清明。
(4)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
节气“清明”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节日“清明”

清明也是传统节日的名称,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详见词条清明节。
诗歌《清明》杜牧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赏析】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黄庭坚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王禹偁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高翥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杂志

安徽省大型文学刊物(双月刊)。《清明》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以发表当代中短篇原创小说为主,兼发散文、随笔、诗歌等体裁。
多年以来,《清明》在省委宣传部、省出版局期刊处、省文联的大力关心、支持和扶持下,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坚持高品位、高格调,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勇敢地直面人生,不断推出反映百姓生活、揭露现实矛盾、展示心灵变化的文学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大量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在国家权威选刊中的选载率一直名列前茅。
2000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优秀期刊奖,2004年再次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标志着《清明》成功进入中国优秀期刊行列。
《清明》从2003年起,每年拿出三期的版面,推出《中篇小说专号》。《清明》中篇小说专号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一个品牌,在赢得市场的同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