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欲

●电影介绍[1952]【影片名称】:生きる
【中

文译名】:活着;留芳颂;活下去;生之欲
【英文译名】:Ikiru;Doomed;To Live;Living
【影片类型】:剧情
【影片导演】:黑泽明
【影片编剧】:桥本忍;黑泽明;小国英雄
【领衔主演】:志村乔;日守新一;千秋实;藤原釜足;金子信雄;中村伸郎
【首映时间】:1952年10月9日
【国家地区】:日本
【影片片长】:143 min / USA:140 min
【制 作 人】:Sojiro Motoki
【原创音乐】:早坂文雄
【摄 影 师】:Asakazu Nakai
【艺术指导】:So Matsuyama
【制作公司】:Toho[日本]
○剧情介绍影片描述一个得胃癌晚期的模范公务员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遭遇的种种。政府市民科科长渡边堪治,是近三十年全勤的模范地方公务员。家庭主妇们联合申请市政府填平地下水道的积水,在上面建造儿童游乐场。申请书转了一圈后,又被踢回市民科。一年后,主妇们第二次到市政府提出建议。一个月后,渡边科长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照X光透视,被查出胃癌,而且只能活4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渡边回到家,望着妻子的遗像,追忆往事,感到孤独无助,又得不到儿女善待。绝望中的渡边没有去上班,取出存款中的一半,在酒馆借酒浇愁,希望能得到解脱。女科员小田给了绝望中的渡边以启示。第二天,渡边上班了,在堆成山的文件中取出了那份家庭主妇的联合申请。五个月后,在人们的怀念中渡边死在了儿童游乐场的秋千上。
○相关评论“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谁都不知明天事,谁都不知明天事;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黑发还没褪色前,趁爱情火焰还没熄灭,今天一去不复来,今天一去不复来……” ――――一首日本江户时代的歌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这常常是文艺作品伫足沉思的问题。有些人活着,但却已经死了,这恰如影片《生之欲》里的主人公渡边勘治之前的境况,导演黑泽明借助渡边将死时的遭遇和行为引发我们进行对于怎样活着的深刻思考。
我们的主人公是市政厅市民课的课长,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从未请过一天假,却难以称作是兢兢业业,因为回想起来,三十年的时间都在他频繁看表的间隙里流逝,竟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正如影片中画外音介绍的,“这个三十年没有请过一天假,如同行尸走肉的家伙,实际上早已经死了二十年,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保住职位,而保住职位的最好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就像影片开始里,数位市民来投诉下水道渗水,从市民课开始,穿梭于十几个部门间,市民课、土木课、公园课、防疫课等等等等,最后通过议员到了副市长处。副市长摆出一副亲民的姿态,说,“你们能来投诉我很高兴,我们就为此设立了市民课,那么,这个问题请你们去市民课。”这让我们在捧腹绝倒之余不禁赞叹黑泽明对于市政厅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官僚主义的讽刺,亦恰好的体现了渡边们不作为的生存哲学。
但当渡边知道自己罹患胃癌命不久已的时候,普通民众的对于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让渡边无法再如往常一样平静。于是渡边自觉的想向亲人寻求慰藉,但在儿子房间里等儿子时,却尴尬的碰到儿子和儿媳谋求自己退休金的对话,诉说悲痛只能暂时放下。而之后渡边在亡妻的牌位前回忆独自抚养儿子的一幕幕,在追忆里,渡边深情的呼唤儿子的名字,此时,楼上传来儿子的声音,渡边激动地往楼上爬,听到的却是,“把门关好”,停滞在楼梯间的背影充满悲凉。渡边关好的是他的家门,也是他想向儿子敞开的心门。
死亡的力量打破了过往的沉静,同时亦带给渡边对生的迷茫,向亲人寻求的慰藉已然暂时不得,独自去面对对死亡抑或是未知世界的恐惧让渡边显得不知所措。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买了大盒的安眠药却终于送给别人,这说明渡边是选择了生,但在已被告知的有限的生命里该怎样活着呢,他不知道。显然漫长的工作生活已把渡边体制化了,就如很多年后一部美国片里,坐了三十年牢的老布在出狱后不久就自杀一样,体制化让他们对体制以外的生活一无所知。于是渡边轻易的跟那个自称善良的魔鬼的作家一起试图在纵情声色中麻醉自己,而事实上,放纵也是绝境中可以做出的最简单的选择。但在东方传统的道德观念里,放纵绝不是生存的意义,一宿的放纵带给渡边的只能是身体的疲惫和更深的空虚。在浮华的歌舞里,渡边自觉的唱起,“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谁都不知明天事,谁都不知明天事;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黑发还没褪色前,趁爱情火焰还没熄灭,今天一去不复来,今天一去不复来……”,泪流满面,声音低沉而沧桑,表达一个将逝者对于生的渴望,叫人黯然神伤。
生命多短促,的确,对于此时的渡边生命就越发显得短促了。死神的脚步声掩盖心脏的跳动声一步步进逼,带给他更大的恐惧。他选择了生,他希望可以真正的生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如行尸走肉,放纵显然不行,那么又该怎样呢。幸运的是他碰到了来找他辞职的同事,一个不想在市政厅把自己体制化了的女孩,他被这鲜活快乐的生命打动。他自觉的想尽可能多的接触这个快乐的生命以驱赶自己死亡的气息,当女孩终于对他厌烦时,他痛苦的问,“你为什么这么不可思议的活着,我也想向你那样活,我这个木乃伊”,女孩拿出在工厂里制作的兔子说,“我制作它们时,会想象自己和全日本的孩子玩”。渡边若有所悟向楼下奔去,而此时,旁边开生日PATRY的年轻人们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过生日的是谁不重要,我们知道渡边已然重生了。
渡边终于将影片开始时提到的污水问题解决了,他把以前蚊虫横行的污水沟修建成一个美丽的小公园。死神亦如期而至。但如果影片就这样结束了,那就显得过于仓促且肤浅,如果黑泽明只是这样那他就不是黑泽明了。于是黑泽明使用他在之前一部电影里拿手的倒叙闪回方式,通过同事们在灵前守夜的对话,层层剥茧,让同事们去寻找渡边为什么性情大变的原因。大段的对话显得冗长,但却决不多余,可以说也正是这段使得影片的思想升华。黑泽明早就告诉我们渡边在二十年前就死了,但在更早之前他还活过一些。既然渡边是这样,同处一室的这些同事们又有几人幸免?于是在这些同事的对话里我们看到重生后渡边的坚决和努力,也看到这些被体制化和正在被体制化的人们的嘴脸。最终,他们貌似被渡边的行为感动,借着酒劲信誓旦旦的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但当天明酒醒,昨日酒醉后的慷慨激昂早已灰飞烟灭,一切回复往日的平静。当市民又投诉某处水沟问题时,新课长不假思索的回答,去土木课。这时,一个人拍案而起用愤怒的眼光看着他的新上司,但终于没说什么,颓然地扶起摔倒在地的椅子。这是他的无奈,也是黑泽明的无奈,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我们猜想或许很多年前的渡边也是这样,现在的我们或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但以后呢?
黑泽明在本片不仅仅讲述一个老人由死而生,生而赴死的关于生之意义的故事,同时对于官僚机构的推诿塞责,明争暗斗亦给予严厉的讽刺与抨击,并且还将老人问题家庭制度的缺失一一点出。可以说,这每一个观点都可以衍生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将这些有机的融入一体则需要很强的影片叙事的掌控能力,无怪乎
史蒂芬·斯皮尔博格将此片奉为最经典的黑泽明的电影。
●电视介绍[2007]【剧集编剧】:市川森一
【领衔主演】:松本幸四郎;深田恭子;山田明郷;小野武彦;北村一辉;岸部一徳
【参考原著】:黑泽明监督作品『生きる』
【首播时间】:2007年09月09日
【影片长度】:全一回
○剧情介绍1. 渡边,这个过了三十年循规蹈矩办公室生活的小官僚,在闻知自己得了绝症,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时光后,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过往的生活全都没有意义,生命是如此短暂,在醒悟的瞬间,死亡已经快要来临……这是黑泽明1952年的黑白电影《生之欲》,现实主义的手法所带来的直指人心的力量,引发人们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将怎样过完我们这一生才算没有虚度?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影片开头,一群市民来市政府市民课反映排污问题,市民课把问题踢给公园部门,公园部门踢给交通部门,皮球这样轮番在市府所有基层部门之间踢了一圈后,又返回市民课,而那个埋头于连篇累牍的卷宗之中面容愁苦苍老的市民课长,就是渡边。此时画外音为观众介绍了渡边先生,这个三十年没有请过一天假,如同行尸走肉的家伙,实际上早已经死了二十年,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保住饭碗,“因为这个世上,保住饭碗的最好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而那个市政厅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不主动解决问题的场景,就是这种生存哲学的最好体现,个人决不能超越群体而存在,所以,部门职能这个硕大的阴影成了个体无为的最好借口。
影片中,渡边得知自己胃癌已经晚期后,生命的虚无和死亡的阴影整个地覆盖了他的心灵,他曾想在自己的亲人那里得到安慰,可到头来却发现儿子儿媳只是在意他的退休金,他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早已冷漠僵化到了一定地步;他也试着放纵自己的身心,在麻醉和纵欲中忘却一切,但是,酒醒后更觉虚无痛苦,纵欲后灵魂更易坠入无底深渊,丑陋的面目连他自己都感到害怕;后来,在和那个向他辞职的年轻女下属的交往中,他渐渐被她鲜活的,快乐的生命所触动,在她已经厌烦他的纠缠的时候,渡边痉挛着面孔对她说:“你为什么这么不可思议地活着,我也想像你那样活着,我这个木乃伊”她回答他只是吃饭睡觉而已,“只是吃饭睡觉吗?那生命的意义何在?”渡边困惑地说。她被他歇斯底里的神情吓着了,拿出她在工厂里做的玩具兔子,回答他:“我制作它们的时候,会想象自己和全日本的小孩一起玩。”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餐厅里有一大群开生日宴会的年轻人,当渡边幡然醒悟往楼下奔去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唱生日快乐,这给我们强烈的渡边重生的信号!
渡边终于在死前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就是影片开头市民反映的社区污水问题,他在本来因积污带来疾病流行的贫民社区修建了一个公园,在修建的过程中,他排除所有的困难,干劲十足,本来快泯灭的人性重又散发光芒,他逐渐得到了社区民众的拥戴,在快要完工的公园里,下起大雪,他坐在秋千架上,平静地唱起了那只歌谣:人生是短暂的,少女们,坠入爱河,在盛开的红色从你的嘴唇退去之前,在你的激情,冷却之前,你们这些人,谁能知道没有明天……
2.在渡边获得自我的救赎之前,有两个事件堪称重要,如前所述。当人生命将尽,去日的回忆就纷至沓来,在渡边的眼中,儿子就是往事的化身符号,在他的眼前,又出现了妻子死后,他独自一人抚养儿子的一幕幕场景,在追忆中,他深情地呼唤自己儿子的名字,此时楼上的房间里答应了一声,他激动地往楼上爬,但是却传来儿子漫不经心的命令,他让渡边关好大门,在儿子怀疑他与年轻女职员之间有私情,严厉地训斥他的时候,本来要告诉儿子自己病情的话咽回了肚子里,在亲情里寻找安慰的路阻断了。
遇见年轻放荡的小报专栏作家后,他们一起在纵情声色之中寻求麻醉,影片给我们展示了声色犬马的众生相,但是,渡边寻找出路的灵魂却不能认同这一派喧闹,在爵士舞厅,众人欢歌笑语后,钢琴师问他还要听点什么,他点了那首“人生是短暂的。”在乐声中,众人又开始跳起舞来,但是随着渡边苍老悲凉的声音响起,所有人却都惊异地沉默下来,在歌声中,渡边已泪流满面。
在和作家回程的车上,两个妓女坐在旁边,一个在数钱,另一个在对着化妆镜忸怩作态,离开了喧闹背景的几个人,都显得疲惫丑陋,渡边下车小便,作家迎上前去,两人分别看清了对方的脸,作家吓得后退了几步,镜头此时俯拍,渡边的脸阴暗麻木,充满了死亡之色。
渡边后来的重生向我们证明了一点,不要祈望在外部世界得到安慰和救赎,无论是在“部门”里面行尸走肉的生活,还是放荡麻醉,甚至是亲情爱情,都不能让我们得到最根本的灵魂的安宁,救赎首先应该从自我开始,从内部开始,生命的要义,就会在不断的追寻与行动中显现出来……
3. 影片的细节,极其准确精微地反映了人的性格,心灵的转变,同时,又具有暗示性的含义,另外,黑色的幽默竟然也一直存在于冷峻的叙事之中。 从渡边的动作,体态,甚至衣服的款式,料子,我们大致就能猜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伙,他像是果戈理在《套中人》中描写的那类把自己包裹很严实的人,了无生趣,循规蹈矩,每天晚上把自己的西服裤子折好,放在枕头底下压着,几乎不买新帽子。在医院检查的场景中,巧妙地叙事角度,既引人发笑又让人心寒,渡边在候诊时和一位高深莫测的家伙聊起来,他告诉渡边胃癌的具体症状,“当你把上周吃的东西都呕吐出来的时候,你也就只有六个月可活了。”而且医生一定不会告诉病人实情,他只会把胃癌说成普通的胃溃疡……当这个家伙开始说的时候,渡边就开始心惊肉跳,渡边的表情反映和后来医生说的话(和那个家伙说的一字不差)都让人发笑,但是又不由得可怜这个倒霉蛋。当他回到家中,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裤子放在枕头压着的时候,突然之间悲哀涌上心头,他一头钻进被窝里哭起来,此时镜头摇上,墙上的两张奖状提示他三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全都没有意义,生命被虚度了,在后来与年轻的女下属的交往之中,她无意中说:“三十年工作没有一点错误,您至少可以休息六个月!”在渡边听来,这一语双关的含义,又是直接刺中他的心事,女职员的辞职信,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纠缠形式,他指出了格式的错误,当她走的时候,他看见她棉袜上的破洞,于是就到店里买了一双送她……这些非常能显示人物心理,性格的流畅的细节在影片里凝聚成为了现实主义洪流。 影片多次出现俯拍渡边面孔的特写镜头,也由于特殊的用光,在黑白的画面里,他颤抖,苍白,疲惫的内心也就得到了外化的表现。
4. 渡边修建公园的事迹,影片没有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葬礼上的所有人的对话和回忆中显现出来,这样,该片的批判现实的力量,进一步达到高潮,虚伪冷漠的市长的发言,市政各部门代表曲意逢迎的态度,对比闻讯赶来吊丧悲痛万分的市民,嘲讽不言而喻,渡边个人获得了救赎,但是“部门”却把他的努力划归名下,市长强调渡边的努力如果离开部门职能而存在是荒谬的,记者却暗示说渡边是因为对这个论调不满而选择自杀在自己修建的公园里的,市长走后,市民课的同事,都纷纷猜测他转变的动因何在。他的死,除了触动了一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的职员外,留给众人的似乎只有谈资和职位变动了,而下一场踢足球游戏,仍将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没有人意识到,人生是短暂的!
●电影介绍[1999]【影

片导演】:新藤兼人
【影片编剧】:新藤兼人
【影片片长】:119 min
【所属国家】:日本
【对白语言】:日语
【领衔主演】:柄本明;三国连太郎;菊地凛子;津川雅彦
【制 作 人】:新藤次郎
【原创音乐】:Hikaru Hayashi
【首映时间】:1999年1月15日,日本
【制作公司】:Kindai Eiga Kyokai[日本]
【发行公司】:Nippon Herald Films[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