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市情概况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

公元前514年建城,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在建)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7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将金鸡奖初评永久评奖基地落户——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信太湖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
苏州城市精神
崇文 融合 创新 致远
市标

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5年4月26日通过以水城门、流水、苏州(用汉语拼音)组成的圆形图案为苏州市市标。圆形象征日月同辉,天长地久;图案中央的水城门突出了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水城门下面的流水表示苏州是"江南水乡";两个圆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了苏州勃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天。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蒋宏坤,市长阎立。
行政区划共12个。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苏州国家高新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暂住登记人口586万。
市辖区:人口2382110人(截止至2008.12.31)
吴中区(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76854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甪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光福镇/西山镇
相城区(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5185人。邮政编码215131)
(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1003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区(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231135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324627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47677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通安镇/东渚镇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人口326607人(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五市总人口3951420人(截止至2008.12.31)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5018人。邮政编码215500)
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90435人。邮政编码215300)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898430人。邮政编码215600)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5254人。邮政编码215200)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6283人。邮政编码215400)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自然地理经纬度: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地形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交通情况苏州自古有京杭迀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沿江高速公路苏州段、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2012年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将于2009年底举行开工典礼。
航空
苏州没有民航机场,乘飞机要取道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或无锡硕放机场,南京禄口机场。
高速公路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有4个长途客运站。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一级公路113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全市95%的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水平。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护城河北岸。地址:苏州市平江区车站路27号,邮编:215031。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火车站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虹桥)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城市地铁

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如果一切顺利,到2010年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都有望建成通车。11月21日,从由建设部委托省建设厅具体组织实施的《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查会上传来消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苏州非常有必要尽快建设轨道交通”。
据悉,省建设厅将根据此次专家组意见进行讨论,成文后交建设部,建设部再与国家发改委对苏州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会签,最后上报国务院进行立项审批。市轨道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顺利的话,2010年,轨道交通1号、2号线有望建成通车,2020年,3号、4号线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道交通的接轨。
历史文化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其中苏州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

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历史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民族宗教民族
苏州是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7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其中回族人口有37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23.13%。在47个少数民族成份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苏州市区有民族成份39个,少数民族人数5200余人。其中回族2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
宗教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石路太平坊清真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玄妙观(位于观前街)、文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西园寺、寒山寺(位于虎丘区)、灵岩山寺(木渎镇)、园区重元寺、圣约翰堂、杨家桥天主堂。 园区玉皇宫。
综合经济国内生产总值
2008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01[2]亿元人民币,总量居中国大陆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8,236元(超过10,000美元),列中国大陆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华东地区第一位(已超越上海)。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环太湖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都市,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华东地区第二大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大陆六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之一。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按如今的发展速度和趋势来看,苏州未来将很快成为中国大陆工业总量和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可以肯定的是,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2008年,全市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产业发展更趋协调,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62.0:36.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1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6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15.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800亿元和658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28亿元和770亿元。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5%。商品房施工面积为7036.91万平方米,增长15.4%;竣工面积为1481.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07.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30.26万平方米,下降49.8%。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73.42亿元,下降41.8%,其中住宅销售额为459.38亿元,下降44.5%。市区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187.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0.19万平方米。全市拍卖、招标和挂牌交易用地3200.13公顷。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接待境外游客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旅游外汇收入9.78亿美元,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5270万人次,增长10%。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市新增注册外资16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出生47772人,出生率为7.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户籍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4.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比上年增加5.32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
开发区概况
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省级开发区:常熟经济开发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吴江经济开发区、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昆山旅游度假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常熟出口加工区、吴江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
保税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
主要外企
美国(29家)沃尔玛杜邦、美孚、普强(辉瑞)、礼莱、华纳兰伯特、伊顿、百得、百特、家庭用品、Ferro、TRW、FMC、PPG、纳贝斯克、雪弗龙、哈利斯、施乐、道氏化学、德士古、耐克、艾默生电器、霍尼韦尔、安普、宝洁、旭电、AMD、德尔福、3M、美铝、泰科国际 、摩根斯坦利、强生、通用汽车、卡特彼勒
日本(36家)三菱、三井、三洋电器、丸红、日商岩井、伊藤忠、富士胶卷、松下、丰田、住友、索尼、夏普、日立、日清、东绵、日绵、兼松、富士通、精工、久保田、旭化成、大日本油墨、三得利、佳能、大金、日本通迀、NEC、新日本、积水、新日铁、旭玻璃、东芝、电装、喜玛诺、小松、雅马哈、任天堂、爱普生、妮飘
法国(12家)阿尔卡特、液化空气、阿尔斯通、斯耐德、埃尔夫·阿奎坦、欧莱雅、罗纳普朗克、道达尔、欧尚、索迪斯、家乐福、达能、拉法基、圣戈班、欧朗科技
英国(5家)BP阿莫科、葛兰素史克、联合利华、BOC、翠丰集团、汇丰控股
韩国(6家)大宇、三星、浦项、鲜京、现代、LG电子
德国(8家)西门子、戴姆勒克莱斯勒、蒂森克虏伯、赫思特、罗伯特博世、ZF集团、大众、巴斯夫、麦德龙
荷兰(3家)飞利浦、壳牌、阿克苏诺贝尔
瑞士(2家)诺华(山多兹)、迅达控投
芬兰(3家)诺基亚、STORA-ENSO(苏州称:紫兴纸业)、芬欧汇川
挪威(1家)海德鲁
加拿大(1家)加拿大铝业、玛格纳
瑞典(1家)爱生雅
新加坡(1家)伟创力
科技教育科技
2006年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2项,省级项目216项。12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江苏省奖1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2874件,比上年增长89.9%,其中发明专利2002件,占15.6%;专利授权量4855件,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发明专利180件,占3.7%。大力促进产学研和区域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扩建了6个科技创业园,累计科技创业孵化器26个,创业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4016.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87个,累计已达2126个。当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2家,年末实有总数达到844家,新增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48家。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引进各类人才12.4万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352名。
教育
2006年苏州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5%,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高考录取率为8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54年。全市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在校学生35.15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1.2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21万人。职业教育实现优质化、规模化,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89万人,毕业生0.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8.27万人,毕业生1.6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06万人,毕业生2.2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85万人,毕业生0.53万人。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30个,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达到120所。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国际教育园入驻师生超过10万人。
苏州高校
本科院校:
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常熟理工学院
大专院校: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学院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筑职工大学 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
高校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研究生院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
中科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旅游苏州以园林与水乡古镇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 ”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古镇周庄和苏州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苏州A级景区点名录
苏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云岩寺塔五代 虎丘
2 瑞光寺塔 北宋 盘门内
3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 南宋~明 人民路
4 拙政园 明清 东北街
5 留园 明清 留园路
6太平天国忠王府1860-63 东北街
7玄妙观三清殿南宋 观前街
8 网师园 清 阔家头巷
9 环秀山庄 明清 景德路
10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 北宋 定慧寺巷
11 耦园 清 小新桥巷
12报恩寺塔宋~清 人民路
13 盘门 元 城西南
14 狮子林 元 园林路
15 沧浪亭 元~清 沧浪亭街
16 艺圃 明 文衙弄
17 全晋会馆 清 中张家巷
18俞樾故居清 马医科
19保圣寺罗汉塑像唐宋 甪直镇
20宝带桥明清重建 澹台湖东
21 紫金庵罗汉塑像 宋~明 东山西卯坞
22 寂鉴寺佛龛及造像 元 藏书天池山
23 轩辕宫正殿 元 东山杨湾村
24 东山民居 明 东山镇
25 春在楼 民国 东山镇
26 退思园 清 吴江市
27 绰墩遗址 新石器至周 昆山市
28 赵用贤宅 明 常熟市
29 崇教兴福寺塔 宋 常熟市
30张溥宅第 明 太仓市
31 柳亚子故居 近代 吴江市
32 彩衣堂 清 常熟市
33 太仓石拱桥 元 太仓市
34 师俭堂 清 吴江市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苏州园林扩展项目平江历史街区
中国水乡古镇: 周庄 甪直
截至2009年2月1日,AAAAA 景区点2家,AAAA 景区点23家,AAA景区点15家,AA 景区点9家,共49家
苏州市拙政园 AAAAA 苏州市东北街178号
苏州市周庄古镇景区 AAAAA 昆山市周庄镇全福路121号
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AAAA 虎丘山门内8号
苏州市留园 AAAA 苏州市留园路338号
苏州市狮子林 AAAA 园林路23号
苏州市网师园 AAAA 苏州市阔家头巷11号
苏州乐园 AAAA 苏州新区金山路87号
苏州盘门景区 AAAA 苏州市东大街1号
苏州白马涧生态园AAAA 苏州高新区华山路西南侧
苏州市寒山寺 AAAA 苏州市寒山寺弄24号
苏州市西园戒幢律寺AAAA 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苏州甪直古镇游览区 AAAA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苏州木渎古镇AAAA 苏州木渎镇严家花园东侧
苏州西山景区AAAA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镇金庭路
苏州穹窿山景区 AAAA 吴中区藏书镇兵圣路穹隆山丽
苏州市东山景区 AAAA 吴中区东山镇
苏州吴江市同里古镇游览区 AAAA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中川南路1号
苏州吴江市静思园AAAA 苏州吴江市松陵镇云梨路919号
苏州常熟市虞山-尚湖风景区AAAA 常熟市尚湖环湖南路(尚湖)
常熟市寺路街(虞山)
常熟方塔古迹名胜区 AAAA 苏州市常熟市方塔园
常熟服装城购物旅游区AAAA 常熟市商城中路1号
昆山市千灯古镇游览区 AAAA 昆山市千灯镇尚书路1号
苏州昆山市亭林园 AAAA 昆山市马鞍山东路1号
苏州昆山市锦溪古镇AAAA 昆山市锦溪镇旅游公司
苏州定园AAA苏州虎丘普福路1号
苏州何山公园AAA 苏州高新区长江路462号
苏州镇湖刺绣艺术馆 AAA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绣馆街1号
苏州光福景区 AAA 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司徒庙西侧
苏州荷塘月色湿地公园 AAA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太阳路
苏州工业园区白塘生态植物园AAA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南施街北
苏州张家港市东渡苑景区 AAA 张家港市塘桥镇东渡苑
张家港市香山风景区AAA 张家港市香山风景区
张家港市梁丰生态园 AAA 张家港市市区沙洲东路
昆山巴城阳澄湖景区 AAA 昆山市巴城镇湖滨中路15号
常熟市梅李聚沙园 AAA 常熟梅李镇通塔路1号
吴江震泽师俭堂 AAA 吴江市震泽镇宝塔街12号
吴江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AAA 吴江市松陵镇中山南路体育路口
苏州太仓市太仓公园(葊山园) AAA 太仓市城厢镇县府西街40号
苏州太仓市南园公园 AAA 太仓市城厢镇南园东路7号
苏州柳亚子故居 AA 吴江市黎里镇中心街30号
苏州吴江市盛泽先蚕祠 AA 苏州吴江市盛泽镇五彪路口
吴江平望小九华寺 AA 吴江市平望镇小九华寺1号
吴江慈云禅寺 AA 震泽镇宝塔街
吴江震泽公园 AA 吴江市震泽镇公园路
王锡阐故居纪念馆 AA 吴江市震泽中学校园东侧
苏州张家港市张家港公园AA 张家港市区港城大道
太仓张溥故居 AA 太仓市新华西路57号
太仓王锡爵故居 AA 太仓市新华东路60号
苏州红色旅游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一区占地1000多亩,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瞻仰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北山,主体工程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0万,历经近十个月的时间打造,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三个篇章,展现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初建、重建、扩建时期的曲折历程。馆内不仅陈列了新四军战士用过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信件等,还再现了抗战时期的芦苇沟、通信船以及联络站,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新四军冲山抗战时期。
苏州旅游节日
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 每年4月至5月
玄妙观迎财神 2月上旬(农历正月初五)
西山太湖梅花节 3月1日—10日
虎丘花会 3月—5月
拙政园杜鹃花会 3月—6月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 4月
南浩街神仙庙会 5月
拙政园荷花节 7月—8月
虎丘庙会 9月—10月
中国丝绸旅游节 9月20日—25日
苏州天平红枫节(中国三大观枫地之一) 11月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 12月31日23时起
最佳旅游时间
苏州最美的季节当然是温暖宜人的春天,无论是春光灿烂还是春雨缠绵,苏州园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随着季节变换,苏州园林或繁花似锦,或碧树浓荫,或银装素裹,展现出万千美态。
但不同季节的各种时令美食,如枇杷、杨梅、糖藕、大闸蟹、腌笃鲜轮番上市,大饱眼福之余还能大饱口福。
苏州特产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籽鲞鱼,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李公堤、凤凰街等。碧凤坊为中国餐饮文化名街。
碧螺春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采芝斋糖果
苏式糖果享誉中华,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其中以采芝斋独家生产的粽子糖最为有名。
苏式蜜饯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四大名绣之首.。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苏州婚纱
苏州虎丘婚纱位于苏州城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虎丘是苏州专业从事婚纱制造、批发的生产基地,为中国二大婚纱大型生产基地之一。
卤汁豆腐干
卤汁豆腐干,既可作蜜饯品尝,又可作为家常肴或筵席卤菜,是苏州豆制品类中的著名特产。它色泽酱红,香味独特,饱含卤汁,鲜甜软糯,兼有卤菜和蜜饯两种风味。
松鼠桂鱼
此鱼色泽酱红,外脆内嫩,甜酸适口,乾隆食后大为赞赏,松鼠鱼便传扬出名。 如今,松鼠鱼以桂鱼作原料。桂鱼肉质细嫩,骨疏刺少,经剞花、油炸后、头大口张,尾部翘起,内似翻毛,形似松鼠,浇上虾仁、笋干、番茄酱卤时还会发出嗤嗤如松鼠的叫声。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三宝即为阳澄湖大闸蟹、河虾、桂鱼。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有“不知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在苏州”。
叫化鸡
叫化鸡是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
苏州戏曲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问,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的戏曲事业,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救和继承昆剧、发展苏剧,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苏、昆剧工作就十分重视。全国重大昆剧活动,也都在苏州举行,这对苏州的戏曲艺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先生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饱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苏州戏曲源远流长。历史上无数剧作家、曲家、演员对戏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记载。如不少演员的演剧事迹和艺术成就已湮没无传,或仅在一些笔记中见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记述;不少剧目,仅留存其名或残曲。又如近代的“薪尽火传”的昆剧传习所的某些史实,因往事已久,即使当事者回忆,已尽难一致;当年曾演出过名剧的舞台,不少已遗迹难寻。由此可见,编纂戏曲志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苏州方言吴语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英文Wu Chinese),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 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苏州名人吴地名贤,不胜枚举。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著名的代表人物有:
春秋时期吴地始祖泰伯,仲雍,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西楚霸王项羽;汉宫皇后绝代美女赵飞燕;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书画家张僧繇,文学家陆机,唐代诗人陆龟蒙,“草圣”张旭,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范成大;元末明初的巨富沈万三;明代画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政治家况钟,文学家冯梦龙,建筑家、明故宫设计者蒯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散文家归有光,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清代帝师翁同和,外交家洪钧,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现代文学家和作家苏童,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萧芳芳,影视明星刘嘉玲,韩雪,孔祥,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糜熙昭,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朱棣文,两弹元勋王淦昌等,另外,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明清两代状元为全国之首,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以下为明清苏州状元:
王世琛张书勋陈初哲石韫玉吴信中缪彤徐陶璋孙承恩彭定求潘世恩吴廷琛申时行顾鼎臣徐元文韩菼毕沅彭启丰(祖孙状元)归允肃陆肯堂汪绎文震孟陆增祥吴钟骏翁曾源洪钧(名妓赛金花之夫)陆润庠沈坤毛澄吴宽朱希周钱棨(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者。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翁同龢
友好城市与苏州缔结友好城市的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市、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日本池田市、日本金泽市、美国波特兰市、罗马尼亚图尔恰县、韩国全州市、拉脱维亚里加市、埃及依斯梅利亚市、法国格勒诺布尔市、荷兰奈梅亨市、丹麦埃斯比约市、巴西阿雷格里港、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市、韩国荣州市、德国里莎市、新西兰罗托鲁瓦市、马耳他桑他露西亚市、中国吉林省长春市
与张家港缔结友好城市的城市:澳大利亚波特兰市、日本丸龟市、俄罗斯维亚基马市
与常熟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城市:日本绫部市、日本川内市、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美国惠蒂尔市、法国布莱斯特市
与昆山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城市:美国南艾尔蒙地市、纳米比亚赫鲁特方丹市
与太仓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城市:意大利罗索里纳市
与吴江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城市:法国布尔昆-雅里昂市、澳大利亚达博市、日本千叶市、韩国华城郡
五星级酒店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
苏州雅都大酒店
苏州南林饭店
苏州吴宫喜来登酒店
苏州维景国际大酒店
苏州亚致酒店(Hotel One)
苏州姑苏锦江大酒店
苏州尼盛万丽酒店
苏州玄妙索菲特大酒店
苏州中茵皇冠假日酒店(原新苏国际大酒店)
苏州和乔丽晶公寓酒店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苏州金鸡湖大酒店
苏州宝岛花园酒店
苏州苏苑饭店
苏州御庭精品酒店(李公堤店)
苏州中新豪生全套房酒店
苏州三德大酒店
苏州阳澄湖澜廷度假酒店(原苏州阳澄湖置地度假酒店)
苏州太湖高尔夫酒店
苏州九华春申湖大酒店
苏州东山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