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甲壳虫

甲壳虫简介大众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正式名称为大众1型(Volkswagen Type 1),是由大众汽车(香港译福士车厰)在1938年至2003年间生产的一款紧凑型轿车。虽然“甲壳虫”这个名称很早就被公众所接受,但直到1967年8月,大众汽车才正式在市场上使用这个名字。而在此这前,欧洲市场销售的该款车都是以“Type I”或“1200”、“1300”、“1500”这些发动机排气量来命名的。1998年,在最初的甲壳虫下线许多年以后,大众汽车正式推出了外形与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壳虫(以大众高尔夫(Golf)为平台),而甲壳虫则在墨西哥和其他少数一些国家一直生产到2003年。
在一项评选最具世界影响力的“20世纪汽车”的国际投票中,甲壳虫排名第四,仅次于福特T型车、迷你和雪铁龙DS。
“人民的汽车”
甲壳虫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一款可以广泛使用的大众化汽车,于是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波尔舍来完成这项任务。希特勒对这款车的要求是: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同时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然而,随后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这些参加了该计划的民众再也没能得到他们购买的汽车,除了一小部分的纳粹高官。
费迪南德•波尔舍在按受这项任务之前几年就已经简明叙述了这款车的最初技术参数,但一直未能形成产品,直到他得到了第三帝国的支持。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这个矮小的科西嘉人非常清楚汽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也知道轿车对人民大众的巨大诱惑力。希特勒在竞选纲领中就有一条: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他把人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起动。”
不久,德国汽车协会接到元首决定开发小轿车的通知,并指定该协会代表德国政府与波尔舍公司签定协议,由波尔舍公司设计试制大众车。
大众汽车厂成立
1936年10月12日,三辆大众VW-1型轿车如期交付。波尔舍与德国汽车协会开始对样车进行重点测试,用最苛刻的条件,进行16万公里的试车,证明这种轿车是技术上的惊人之作。甲壳虫的外壳,风阻极小,采用风冷发动机便于维护,扭杆独立悬挂行车平稳,整车自重650公斤,26马力,车速高、油耗少。最后,样车顺利通过了鉴定。
希特勒决定建立一个汽车厂来生产这种轿车。于是,“大众汽车公司”于1938年5月26日诞生。第二年,大众车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讥讽它是“BETTLE”,大众因此而得名“甲壳虫”。
1939年,德国军方加强大众车身钢架的质量和硬度,定名为62S型,大量投入北非、波兰和苏联的战争。在1940-1944年间,甲壳虫车还被改装成吉普车、水陆两用军车,分别有5万辆1.5万辆出厂,大众汽车厂成了希特勒的战争工具,而人民企望的“大众车”仅有630辆投入民用。
1945年4月11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大众汽车厂,IVAN HIRST少将从瓦砾堆中拣回发动机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了两辆甲壳虫车,喷上卡其色驶回英军总部,马上受到垂青,订单雪片式飞来,少将决定尽快使侥幸保存的甲壳虫车生产线恢复生产。
成为欧洲市场最畅销的汽车
1949年9月,英军把汽车厂交还了德国政府。1960年德国政府将其私有化。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兴,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如饥似渴,但购买力又很有限。甲壳虫的经济耐用性正好适应了这种形势,立刻成为欧洲最畅销的车种。并且在其研发过程中,研发者相当注意车子本身制作的水准和日后的维修问题,所以甲壳虫拥有相当坚实的车体结构和底盘引擎,这是它能成为长寿车的原因之一。甲壳虫为大众公司带来巨大利润。拿下欧洲市场后,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又巧妙地打开了近乎饱和的美国市场。在甲壳虫的滋养下,大众汽车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汽车公司。
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车出厂,比福特T型车多一辆,取得了全球产销量冠军的美誉,甲壳虫汽车已爬遍了欧洲和美洲大陆。
大众甲壳虫大事记从设计图到KDF车
1931年 弗迪南•波尔舍画出了大众汽车的第一张设计图。
1934年 希特勒委托波尔舍设计售价在1000帝国马克之内的大众汽车。
1935年 制造出第一辆22.5马力、700CC的样车。
1936年 10月22日至12月22日期间,完成5万公里的路试。
1937年 已经制造了30辆样车,完成了将近240万公里的路试。
1938年 在沃尔夫斯堡开始了大众汽车厂的建设,这里生产了当时被称为“欢乐带来力量的汽车(KDF车)”——甲壳虫。
1939年 KDF车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27万德国人预定了该车,但是战争的爆发使大众汽车厂转为生产军备。
从废墟到经济奇迹的发动机
1945年 尽管工厂的63%被炸毁,但是甲壳虫几乎在战争刚刚结束就开始了生产,英国军管当局订购了2万辆车。
1946年 10月14日,大众汽车甲壳虫的总产量达到1万辆。
1947年 第一批甲壳虫出现在德国汽车销售商的展厅中,全年制造了8987辆甲壳虫,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
1948年 在德国已经有了1500名甲壳虫的私人用户。
1949年 大众汽车推出用于出口的甲壳虫,50年代甲壳虫的出口为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月8日,两辆甲壳虫从荷兰经水运抵达美国。
1951年 大众汽车的总产量达到25万辆,并已经向29个国家出口了甲壳虫。
1953年 甲壳虫原有的面包圈型后窗被更大的椭圆车窗所代替,这一代甲壳虫被亲切称为“小椭圆”。
1954年 甲壳虫的功率从25马力提高到30马力,最高时速达到110公里。
1955年 8月5日,甲壳虫总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2年 第500万辆甲壳虫下线。
从甲壳虫到新甲壳虫
1966年 44马力的甲壳虫1500型面世,一年后又推出了34马力的经济型甲壳虫。
1967年 第1000万辆甲壳虫下线。
1968年 大众汽车第一次在广告中称它最成功的轿车为“甲壳虫”。
1972年 2月17日,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纪录。
1974年 7月1日上午11:19分,在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
1978年 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同时在海外,甲壳虫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000辆/天。
1980年 最后一辆装配风冷发动机的甲壳虫敞篷车驶出了位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的卡曼公司的生产线。
1981年 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
1984年 甲壳虫的价格第一次超过了1万德国马克。
1985年 大众汽车停止从墨西哥向欧洲进口甲壳虫。
1998年 新甲壳虫诞生,在墨西哥生产,供应全世界。
2002年 随着第21517415辆高尔夫驶下生产线,高尔夫的生产量超过了甲壳虫位居世界第一。
2003年 在墨西哥生产的大众汽车新甲壳虫敞篷车在德国上市。
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总产量达21,529,464辆,超过福特T型车,成为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最为成功的车型之一。
甲壳虫的全球生产量年份生产量(辆)总计(辆)
1945-194986,18286,182
195081,979168,161
195193,709261,870
1952114,348376,218
1953151,323527,541
1954202,174729,715
1955279,9861,009,701
1956333,1901,342,891
1957380,5611,723,452
1958451,5262,174,978
1959575,4062,750,384
1960739,4433,489,827
1961827,8504,317,677
1962877,0145,194,691
1963838,4886,033,179
1964948,3706,981,549
19651,090,8638,072,412
19661,080,1659,152,577
1967925,78710,078,364
19681,186,13411,264,498
19691,219,31412,483,812
19701,196,09913,679,911
19711,291,61214,971,523
19721,220,68616,192,209
19731,206,01817,398,227
1974791,05318,189,280
1975441,11618,630,396
1976383,27719,013,673
1977258,63419,272,307
1978271,67319,543,980
1979263,34019,807,320
1980236,17720,043,497
1981157,50520,201,002
1982138,09120,339,093
1983119,74520,458,838
1984118,13820,576,976
198586,18920,663,165
198646,63320,709,798
198717,16620,726,964
198819,00820,745,972
198932,42120,778,393
199084,71620,863,109
199185,68120,948,790
199286,61321,035,403
1993104,71021,140,113
199495,60021,235,713
199533,36121,269,074
199639,72221,308,796
199735,67821,344,474
199836,49221,380,966
199936,44621,417,412
200041,26021,458,672
200138,85021,497,522
200224,40721,521,929
20037,53521,529,464
大众甲壳虫汽车典型参数长/宽/高(mm):4081/1724/1498
轴距(mm):2508
油箱容积(L):55
整备质量(kg):1228
总质量(kg):1650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型式:直列4缸8气门
气缸数:4
排量(mL):2000
最大功率(kw):85/5200
最大扭矩(N.m):170/2400
0-100Km/h加速时间(s)10.9
底盘参数:
变速器型式:5挡手动
悬架(前/后):麦弗逊式/拖曳臂式
制动装置型式(前/后):通风盘式/盘式带ABS
转向器型式:齿轮齿条带液压助力
轮胎类型与规格:205/55 R16
车身参数:
车门数:3
座位数:5
最小转弯直径:10.9
2002款的 New Beetle 是一辆2门(4门)4座的家庭用车,共有七个型号,从 GL 到 Turbo S。该系列的竞争对手包括阿库拉的 RSX和福特的 ZX2。GL 装备了一台4缸2.0升的引擎,输出马力115匹,百公里油耗城市是11.8升,高速公路是9.1升,配备了5速手动变速箱(含OD),另有4速变速箱供选择。而 Turbo S 则配备了一台4缸1.8升,马力180匹的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油耗则分别是12.3升和9.4升,变速箱则是6速手动的(含OD)。2002款的 New Beetle 是在2001款的基础上改进的。
“甲壳虫是德国经济的活化石 ”——甲壳虫文化
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在他的著名小说“我的世纪”中曾经用一个章节专门介绍了甲壳虫在德国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了一位在东德的市民是如何想得到一辆甲壳虫的渴望。这就不能不再次触动德国人记忆深处的痛点——他们也曾经贫穷过,也曾经在战争的阴影下承受过饥饿和失业,生动地再现了德国人当时的生存状况——
“去年,我们准时递交了要求加入大众汽车储蓄调节的申请,给您寄去了所有证明材料。首先,证明我丈夫贝恩哈德•艾尔森从三九年三月每周至少存入五个帝国马克,在储蓄簿上面贴了四年之久,为了一辆蓝黑相间的‘力量来自欢乐’牌轿车,这是大众汽车当时的叫法。我丈夫总共存了一千二百三十马克。这是当时的出厂价。其次,因为战争期间生产产量少,所以我丈夫没有得到。因此,我们,也因为他现在残废了,要求得到一辆甲壳虫,而且要一辆淡绿色的大众1500型,不要增加任何特殊附件。 ”
“现在,当五百多万辆甲壳虫从流水线开下来,贵厂甚至已经为墨西哥人建了一个汽车厂的时候,大概会有可能满足我们储蓄购买大众汽车的要求,即使我们的固定住址是在民主德国或许我们不再被算作德国人吗?”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作为一段历史,格拉斯用东德一位妇女写给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封信就能真实地感受到,甲壳虫曾经给这个国家经济复苏,重新站立起来起过很大的作用。读了这封信谁都不会忘记历史。而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1951作为背景,是一种提示。也就是说,当时德国的汽车普及还刚刚开始。尽管这是一个汽车发明的国家。
2000年世界博览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在德国馆,我看到一辆产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甲壳虫被陈列在场馆里,与德国历史文化科技发明放在一起。让人惊奇的是,作为一辆极为普通的甲壳虫被当作了历史遗产并作为“英雄”与他们敬仰和崇拜的文化名人,重大发明以及伟大的医学放在一起向世人展示。尽管也有“奔驰1号”,但人们对于甲壳虫的尊重则是由衷的。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个镜头——
一位白发苍苍的妇女,坐在甲壳虫的展台下,用一只手支撑着下巴在沉思;一对老人在甲壳虫旁留影;还有摩登的年轻人用好奇的神态审视甲壳虫……
这就是德国人,在他们的心目中甲壳虫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翻开历史,甲壳虫作为平民汽车是最早提出来的,尽管1903年福特就生产了T型车使美国最先在世界上普及了汽车。但真正让汽车成为价廉物美的大众汽车是甲壳虫。
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事。当初甲壳虫问世时,它只是解决“买得起”的问题,讲究的是可靠性,价格在1000马克之内。这样的思路,有人给它起了个车名叫“人民车”。用今天的要求来看,这是极为简陋的车,但它又不是低档车,其设计思路和方法则成为今天的经典,至今还影响着汽车设计——流线型。所以,波尔舍不仅是甲壳虫之父,也是流行型汽车设计的创始者。由此改变了传统的船型设计,将汽车设计带入了流行型设计的时代。
甲壳虫对德国人来说,是他们曾经共过患难的朋友,也是精神支柱。因为有了甲壳虫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在德国有专门以甲壳虫命名的汽车俱乐部,也有爵士乐队等。由于这车造型像甲虫,加上它的“丑陋”(噪声大、做工粗糙),一位美国记者在《纽约时报》上称这车叫甲壳虫,由此成名,蜚声世界。今天看甲壳虫是越看越喜欢,以至成为一种“宠物”,这是因为甲壳虫被赋予了人文内涵所至,连大众公司也最后将“人民车”改为甲壳虫,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如果说,有人曾形容一杯牛奶能使一个民族强盛起来的话,那么,甲壳虫就创造了使一个国家在废墟中重又站起来的神话。
在德国,我同一些知识阶层的人士谈起甲壳虫,他们总是用一种文化的视角来评判甲壳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实际上,甲壳虫已经溶入了德国人的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之中。他们可以把汽车发明写进历史,但不会把甲壳虫在生活中抹去,因为对甲壳虫的存在与否已不是无关重要,而是已成为一种历史的符号,当作了精神遗产。在德国可以找到不少甲壳虫的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生话的方方面面,仅我自己收集的就有五六种,还不包括其它国家出的版本。在沃尔夫斯堡大众公司汽车博物馆,可以看到在甲壳虫的平台上繁衍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敞蓬、厢式、面包和各种各样的专用车等。在这些不同年代生产的甲壳虫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甲壳虫的发展历史,技术的演变过程,以及德国人的生活需求。在德国,埃姆登成了甲壳虫的故乡。
埃姆登的记忆——最后一辆甲壳虫1978年,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德国港口城市埃姆登工厂下线。许多人恋恋不舍地簇拥着这辆车合影。在历史的老照片上,能触摸到当时的气息。
在埃姆登工厂的陈列室里,最后一辆奶白色的甲壳虫至今还保留着。凡是到这个厂参观,讲解员都不会忘记介绍一下甲壳虫。1980年,当在海外生产的甲壳虫漂洋过海重回故里时,整个埃姆登沸腾了,成了节日的海洋,像重又拾回了他们失去的孩子。我曾经问过德国人,在他们心目中甲壳虫要比奔驰宝马还要来得亲近,值得骄傲,更像是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不论是有钱的富翁还是没钱的贫民它就像生活中的好帮手,闲暇时又能成为交流的朋友。这种皮实的带有人文内涵的汽车恐怕现在是再也找不到了。
倍受宠爱的“卡通”——甲壳虫在中国1994年,中国第一次在北京举办国际家庭轿车研讨和展示会。当时作为概念车的“新甲壳虫”第一次拿到中国来展出。人们不可思议地说,这怎么像个汽车,不就是个大玩具吗?这与轿车进入家庭有何关系?今天看来,德国人还是很会动脑筋的,旧曲唱出了新意,使甲壳虫的品牌得以延续。
自从1978年德国不再生产甲壳虫之后,在海外,甲壳虫依旧风靡,人们还是喜欢这辆车,原因是它很怀旧,有一种对特殊年代的风情。尽管处在现代时尚的环境里,心理需求要远大于物质满足显得越来越迫切。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许多影视作品都在介绍甲壳虫的年代,并以此车作为道具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同样,在中国,也有人喜欢甲壳虫并作为老爷车收藏当作珍品。迄今为止甲壳虫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一款车。有2500多万辆。而它至所以受欢迎,恐怕还是它的“平民情节”,赢得了世界声誉。
有如此好的市场德国人为何要拿到海外生产,甚至不在欧洲生产?
应该客观地看,老式甲壳虫在性能技术上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确实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它的人文情节依旧在挽留着它,直到今天才刚刚宣告“谢世”。应该说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事。尽管如此,还要继续再生产2000辆纪念版,以吊足人们的胃口。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在卖车了,而是在卖文化。
对于这种现象,精明的企业和商人早已注意到了。早在上个实际90年代初就有人在策划,借助甲壳虫的理念和品牌,炮制与出甲壳虫完全不同性能和配置的现代摩登汽车——这就是后来称之为新甲壳虫的个性化车型。。
十多年前中国人看到甲壳虫的概念车大感不解,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日后再次引起波澜的“卡通”车型。
1999年,我再次去德国时,新甲壳虫已经在美国正式作为商品车上市了,并开始在其他国家销售。媒体称这是甲壳虫的复活,一时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在德国买时也要排队订购才行。在埃姆登港口,一排排刚从美国运抵的新甲壳虫是作为进口车登陆德国口岸,此时,人们看到的是已经被异化了的甲壳虫,成了真正的“宠物”,没有了历史的厚度,只是时尚的代名词。在老一辈的德国人眼里,这是走了调的甲壳虫,没有了过去的纯真味儿。但在年轻人的眼里前卫而又另类和新潮。
2000年,新甲壳虫终于在中国国际车展上亮相。人们好奇的是,这是一款高科技的个性化车型。用市场人士的话说,现在的新甲壳虫已经不是平民车了,而是个高价姑娘,跻身于高挡轿车之列,要40万元以上才能买到手。当我们在北京和上海街头看到新甲壳虫时,中国轿车正开始进入家庭,这与德国相比,竟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当别人在玩新甲壳虫时,我们还在讨论十万元家轿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这在国外还用的着讨论吗?
正因为老款甲壳虫对家轿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它的停产才成为一大新闻,就像一支老款,一杯老酒,越老越有滋味,浸泡着历史,回味的是流逝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