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恕诚

简介1939.1— )男,汉族,安徽肥西人。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现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教授职称。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现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点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全国高等师范学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二等奖、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奖。2003年获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专著《李商隐诗歌集解》(合著)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合著)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中国文学史》(合著)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李商隐诗选》(合著)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唐诗风貌》获安徽省社科一等奖;论文《李白与长江》获省社科一等奖、《文学评论》1997——2002年优秀论文奖;论文《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诗歌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讲授课程唐宋文学、唐诗风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唐诗与唐代其它文体关系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著作类:《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000年5月第二版) 《李商隐诗歌集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2004年增订重排第二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版)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李商隐》(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0年11月版) 《李商隐诗选》(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1986年11月修订再版,至2002年重印6次) 《李商隐研究资料汇编》(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王安石文选译》(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杜甫诗选读》(活页文选,上、下两辑,中华书局,1999年8月~12月版) 《历代名人传记选》(与叶孟明、张先觉合著)(黄山书社,1985年版) 《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卷》(与刘学锴、陶敏共同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中国文学史》(合著,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词概论》(与丁放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唐代文学论著集成(第一卷)》(与叶帮义合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诗情画意的安徽》(与周啸天、丁放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编 中学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论文类:《李白与长江》(《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文学遗产》2004年5期)《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理想与精神风貌》(《文学遗产》,1982年2期) 《战士之歌与军幕文士之歌》(《文学遗产》,1985年1期) 《杜甫在肃代之际的政治心理变化》(《文学遗产》,1992年4期) 《韩白诗风差异与中唐进士阶层思想作风分野》(《文学遗产》,1993年5期) 《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文学遗产》,1996年5期)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开拓》(《文学遗产》,1997年2期) 《"强韵"考论》(与张柏青合作)(《国学研究》,2000年7期) 《樊南文集旧笺补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11月,创刊号) 《论唐代叙情长篇》(《文史哲》,1991年4期) 《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江淮论坛》,1995年3期)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 《樊南文与玉溪诗》(《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 《“诗家三李”说考论》(《文艺研究》,2003第4期 ) 《李商隐开成末南游江乡说再辨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文学遗产》1980年第3期) 《古代散文欣赏的三个角度》(《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文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2005年5月27日 《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文学遗产》2006年2期) 《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中国诗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