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凤城

【区域概况】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东经123°32′-124°32′、北纬40°02′-41°06′。北邻本溪满族自治县,南与丹东市振安区和东港市接壤,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与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毗连。南距丹东市区60千米,北距沈阳217千米,为辖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51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近58万人(2004年),全市共有满、汉、蒙、回、朝等24个民族,满族人口占75.1﹪。全市辖3个经济管理区、17个镇和1个蒙古族镇,201个行政村。近年来,凤城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板栗生产基地、国家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市、国家对外开放县(市)。

【自然资源】凤城的自然概貌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耕地总面积93万亩,人均耕地1.6亩;林地6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2.7﹪,居全省县(市)级第二位,森林覆盖率71.2﹪。境内有爱河、大洋河、草河等大小河流270多条。水资源总量33.64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5831立方米,占辽宁省地表水资源的5.5﹪。可利用水总量20.9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16亿立方米,地下水1.74亿立方米。水质为纯碳酸钙优质饮用水,是酿造业和轻工业理想用水。地下水热已发现5处,其中东汤温泉最高水温达78度,水中含有28种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凤城境内山多林密,野生资源繁多,拥有高等植物81科404属998种(其中野生果就有13科20属52种)、哺乳动物14科28种、鸟类39科162种。有人参、细辛、天麻、龙胆草等中药材620种;木耳、榛蘑等食用菌几十种;蕨菜、大叶芹、刺龙芽数十种野菜和板栗、核桃等干鲜果,有天女木兰、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煤、铁、金、铜、硼等金属、非金属矿藏59种,其中之一砂金和脉金储量较大,分布面广,开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9年被列为全国黄金生产重点产区之一;硼矿储量占全国固体硼矿总储量的63﹪,刘家河翁泉沟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红柱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丹东绿”“凤凰绿”等大理石产品被东南亚国家誉为“理石之冠”(毛主席纪念堂的部分装饰就选用了“丹东绿”大理石)。花岗岩板材有十多个品种,已打入国际市场。

【旅游资源】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凤凰山,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幽静,黄山之奇观,峨眉之秀美”。除凤凰山外,凤城市境内还有玉龙湖、浦石河原始森林、大梨树花果山、赛马溶洞群、爱河鸽子洞、东汤温泉和古遗址、古城堡等旅游资源。

【交通状况】凤城市交通发达便捷。境内有沈丹铁路、凤上铁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贯穿。铁路总长195公里,有大小停车站23个;公路干线11条,总长1258公里,与各镇区联络成网。凤城距丹东机场78公里,距丹东港63公里,距浪头港70公里,距大东港90公里

凤城历史长白山绵亘至黄海北岸,突兀一山,即凤凰山。山下有城,名曰凤城。凤城历史远久,早在 2 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今通远堡镇发现有人类生活痕迹的山洞),出土文物清清楚楚地记录、见证了这些历史,古城遗址、文物考证之全,在东北地区罕见。公元前 128 年(汉武帝元朝元年)设武次县,隶属辽东郡管辖。武次城位于大堡蒙古族镇大堡村北山村民组古城址处(一说位于凤山管理区利民村刘家堡子古城址处)。公元 9 年(王莽建国元年)王莽改武次县为桓次县。公元 404 年(东晋安帝元兴三年)中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高句丽割据辽东,设乌城(又作居城)州。乌城建在凤凰山上,即凤凰山山城。辽朝设立龙原府、龙原县,府、县同驻龙原城(凤城古城址)。龙原府辖盐州、穆州、贺州 3 州和龙原县、会农县。 1011 年,辽圣宗到龙原城视察,以“其城要害”,撤销龙原府、龙原县,设立开州、开远县,州、县同驻开远城(凤城古城址)。 1014 年,辽圣宗把双州、韩州 1000 多户迁到开州,撤销开州,设立开封府,开封府辖开远县。 1018 年开封府更名开州。明朝属定辽都卫(驻辽阳)管辖,后明朝将定辽右卫从辽阳迁于凤凰堡。1644 年,(清世祖顺治元年)设凤凰城城守官(正三品,军政合一机构,相当于市地级建制),辖地面积 2.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 万人。 1687 年(清圣祖康熙 26 年)设凤凰城城守尉,辖黄、白、红、蓝 8 个旗署,隶属奉天将军。 1876 年(清德宗光绪 2 年)设立凤凰直隶厅,辖岫岩州、安东县、宽甸县。 1877 年(光绪 3 年),于凤凰城设立分巡奉天东边兵备道(简称东边道),管辖凤凰直隶厅、兴京厅、岫岩州、安东县、宽甸县、通化县、桓仁县2厅1州4县。1914 年(民国 3 年)统一全国县名,因与湖南省凤凰县同名,中华民国政府批准改为凤城县。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

传说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降于京城,故称丹凤城。后称京都为凤城

[历史续]

凤城地区儒学教育始于 10 世纪辽朝,设私塾馆,金、元、明、清各朝沿袭。 1687年清朝拨派关内满洲、蒙古、汉军旗到凤凰城驻防,设私塾馆十几处教授八旗子弟,私塾兴起。1780 年李文德考中举人,为凤城有记载以来第一位举子, 1853 年姜佳 · 庆文考中进士,为凤城有记载以来第一位进士。1876 年东边兵备道员陈本植集资在凤城建文庙祭祀孔子推动儒学教育。 1877 年建启凤书院为地方科举预备场所,接收安东、宽甸等地童生入学。至 1895 年凤城儒学教育体系趋于完善,有书院一处,私塾馆 200 处,童生四五千人。 1780—1897年凤城地区考中进士 3 人,举人 23 人。 1914 年奉天省筹建省立第一师范(五年制本科),原定校址在安东,经凤城士绅建议并出址、出资设在凤城,为东北地区首所本科学校。民国之初,凤城办学成绩卓著,获大总统“嘉禾”奖章。凤城一中前身是启凤书院,至今已有129年历史。 1951 年校长王奉璋因治学和抗美援朝有功,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1962 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2 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2003 年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中。 1964 年郭沫若为学校题写校匾。这所高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东方红小学创办于 1908 年,以“小学作文循序训练”成果名闻全国。该校校长包全杰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文艺创作佳作不断,有全国著名小说家、诗人、画家、曲艺作家于德才、林和平、王金力、方明贵、孙秀华、孙世伟、陈学良等,满族舞蹈创作、表演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凤城市是体育强市, 1953 年县田径队获辽宁省运动会团队第一名,男篮获第 2 名, 50 年代末期到 60 年代中期凤城体育比赛成绩名列辽宁省和丹东市前茅, 1976 年 6 月国家体委在凤城召开北方 13 个省、市、自治区学校体育现场会, 1979 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体育全面发展和提高,群众体育普及,运动成绩迅速提高, 1991 年经国家体委认定达到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挖掘整理满族体育项目 6 个,其中珍珠球列为全国满族体育比赛项目,珍珠球女队获全国第一名。是辽宁篮球之乡,东方红小学男篮获全国冠军。于文革创亚洲铁饼纪录,王丽萍获 26 届奥运会竞走冠军,唐宾获北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

著名人物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国际农业政策理事会荣誉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林群: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以“林群迭代”闻名于世,曾与陈景润一同共事。

鲍江兮:人民好干部。

丛德滋:中共特别党员,张学良机要秘书,《解放日报》总编辑。

邓铁梅:革命烈士,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

黄显声:中共特别党员,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李春润:革命烈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刘澜波:国家电力部部长,被誉为“党内开明人士”。

苗可秀:中国少年铁血军司令。

阎生堂:中国少年铁血军第一路指挥,革命烈士。

黄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足协主席,中国武协主席。

刘多荃:曾任张学良卫队司令,“西安事变”任“捉蒋”指挥。

鲍化南:辛亥革命志士,同盟会会员。

杨明书:全国著名教育家,创办省农村实验中学。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2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包全杰:全国知名小学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

冯振飞:全国优秀校长,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

毛丰美:全国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丽萍: 26 届奥运会竞走冠军。

唐 宾:北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

蔡运升:1917 年任滨江道尹,1928年根据其弟之托,将周恩来由双城站送抵满洲里,使周恩来甩掉警察顺利抵达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

马龙潭:张作霖结拜大哥,东边镇守使,陆军中将,九一八事变后,坚不就任汉奸职。

民国将军县:曾有12位凤城籍人士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将军。

历史事件新开岭战役: 1946 年 10 月,东北民主联军第 4 纵队在新开岭,爱阳边门一线全歼国民党号称千里驹的第 25 师,在东北战场上首创集中优势兵力全歼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通会嘉奖,为著名的“新开岭战役”据此在凤又拍摄电影《逆风千里》。

行政区划凤城市辖3个街道、18个镇:凤凰城街道、凤山街道、草河街道、宝山镇、白旗镇、沙里寨镇、红旗镇、蓝旗镇、边门镇、大堡镇、东汤镇、石城镇、大兴镇、爱阳镇、赛马镇、弟兄山镇、鸡冠山镇、刘家河镇、通远堡镇、四门子镇、青城子镇。

凤城潮州

凤城
凤城潮州

潮州别称为凤城,尽人皆知。但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称呼呢?康熙《潮州府志·城池》谓:“明洪武三年(1370)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凤城。”言之凿凿地把潮州别称凤城的“专利”归于明初的俞良辅。后来的府志、县志皆沿其说,几成不刊之论。不过,这个结论其实并不确切。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潮州]潮阳、义安、凤城、鳄渚、揭阳、海阳。”引号内之地名皆为潮州之古称或别称,其中已包括“凤城”。而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六[潮州·事要]亦说:“郡名:潮阳、古瀛、凤城(以凤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旧属于金氏)、鳄渚(以鳄鱼名)。”更把潮州别称凤城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

王象之撰《舆地纪胜》之年代难以确定,而《方舆胜览》作者自序称该书成于宋理宗“嘉熙己亥(三年,1239年)仲冬”,可见,仅凭此书记载,潮州别称凤城的时间,起码要比俞良辅修潮城早出131年。

《方舆胜览》[形胜]还说:“……凤凰山,在海阳县,昔有爰居(按,《尔雅·释鸟》郝懿行疏:‘〈爰居〉似凤凰')来集,因名之。”查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潮州·古迹]中,已列有“越王走马埒、古义招县、凤凰山……”诸名目。元丰是宋神宗年号,起止在1078-1084年。其时凤凰山已被视为“古迹”,可知其得名甚早。既然凤城是“以凤凰山得名”,那么元丰年间潮州城自然可称为凤城。如果这个推论能够成立的话,称凤城的上限时间又可前推155年。潮州在宋代已别称凤城,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旁证:

《永乐大典·卷5345》引黄补《博陵家塾赋》:“凤城,越东之佳地也;林君,凤城之伟人也。”黄补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在潮州还写过一首《韩木》诗,他把“越(粤)东佳地”潮州称为凤城,是身历其境者之口吻,比起足迹未至潮州的王象之、祝穆的记述,更加亲切、确凿。

《方舆胜览·潮州》[四六](即辑录的骈偶文)中有句曰:“演纶鳌禁,剖竹凤城。”《永乐大典》在引录时注明是出自《李公甫回张潮州启》。按,李公甫是官至中书舍人、宝章阁待制李刘的字;张潮州指嘉定元年(1208)住潮州知州的张镐。上引八个字的二句话,却有三个典故:演纶,谓起草诰命;鳌禁,是对翰林院的美称(鳌山是传说中的仙居。翰苑在禁城内,地位清贵,入翰苑有如登仙);剖竹,谓受到委任(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译为白话,意为:翰苑中的官员为皇帝起草了诰命,你于是接受委任状来到潮州。题目有“张潮州”,正文用“凤城”,其间的对应关系,不容置疑。

《永乐大典》还引录了龚茂良《代潮州林守谢宰执》书:“鱼佩虎符,香自凝于燕寝;凤城龙首,患何有于鳄溪?”潮州林守,是宋孝宗隆兴二年 (1164)知潮州军州事林元忠,时龚茂良任提点广东刑狱,两人都是福建兴化人,龚遂帮新任州官的老乡代写一封答谢宰相的书信。上述对句中的鱼佩虎符,指官员出入宫殿时悬挂于腰绶上的金属信物。原作虎形,唐高祖为避先祖李虎的名讳改成鱼形,后来成为定制。天子有六寝,燕寝是可供起居与听政的正寝,因有别于朝见百官的正殿,亦称寝殿。下半句的“龙首”有二层含义:一指山(汉代萧何曾择龙首山建未央宫);一指状元,亦泛指进士考试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乡贤王大宝在建炎二年高中榜眼,应在龙首之列)。了解了典实,二个骈句的意思便显豁了:“您宰相大人经常出入皇上的寝殿,连腰间的符佩也凝聚着宫中的御香;我治下的凤城已是人杰地灵,溪流中哪里还有鳄鱼为患?”标题点明“潮州林守”,正文标出“凤城”,与上一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凤城镇

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其中的一个镇

凤城镇下辖村:

南关村

坪头村

荪庄村

宋庄村

西关村

鸣凤村

东关村

下川村

窑头村

小窑头村

岳庄村

阳高泉村

北头村

赵庄村

酒庄村

山头村

北安阳村

南安阳村

岭后村

官道村

后则腰村

石家庄村

汉上村

白沟村

东进村

上会村

下会村

张村

水村

中李村

下李村

上芹村

下芹村

南芹村

圪堆村

庄沟村

卧庄村

荆底村

坡底村

杨家村

张峰村

院掌村

上王村

尹庄村

留昌村

湾村

卫家凹村

延庄村

土涧村

王坪村

壁头村

茹家庄村

南底村

牛抵虎庄村

梁沟村

砖窑沟村

贯沟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