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恩派
第2世纪孟他努派(Montanism)是灵恩运动始祖,他说「我领受的启示超过圣灵给保罗跟彼得的启示」。他们跳灵舞,认为从山上跳下去,圣灵会保守。结果有一个女孩Masin,从山上跳下去死在山下。他们说方言,教父特土良离开正统教会加入孟他努派。奥古斯丁认为方言的恩赐属初代教会,提出恩赐停止论。中世纪的西笃会(Cistertian)修士约雅斤宣称自西元1260年开始,属圣灵时代。本笃会Hildegard von Bingen修女用方言歌唱,画灵恩图。
路德认为追求圣灵的目的是宣扬基督、传扬上帝的话。通过圣灵,我们可体会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接近我们,而因信称义。亦即上帝透过圣灵使我们体会温柔、慈爱、 怜悯的上帝,而非严厉、公义、审判的上帝。
加尔文是第一位全面以圣灵角度来做神学思想的神学家:
上帝的灵与上帝的话一起做工:这是加尔文神学中心思考, 亦在宗教体验中对圣灵领受和对上帝的话的瞭解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表达了 在宗教体验中平衡的发展。所有来自上帝的灵的体验都必须透过上帝的话来印证 ,所有对上帝的话的瞭解都必须透过上帝的灵的感动。
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基督是上帝启示的中心,也是上帝的话的焦 点,因此上帝的灵与上帝的话之密切关系,亦可应用在圣灵与耶稣基督之间的关系。
圣灵的位格:位格必须在关系中才能表明而显示出其特质,因此、圣灵的位格必须建立在与圣父圣子的关系,所以圣灵不只是圣灵本身,同时也是圣父的灵和圣子的灵。
灵恩派的历史渊源
从使徒时代以来,历代都有以个人神秘经历为荣、轻视甚至鄙视真理教导的基督徒
;甚至部分弟兄姊妹把“分别善恶树”说成是“知识树”或“智慧树”,忽视了圣经所
说的知识和真智慧就是认识基督、跟随基督、活出基督、传讲基督,忽视了圣经记载的
知识和见识的区别和联系,走上了反智主义歧路。
第一波五旬节运动
1901年灵恩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兴起,第一波成立五旬节教会,抹
杀从圣灵受洗和受圣灵之浸的区别,以受圣灵之浸为第二次祝福,以说方言为受圣灵之
浸的标志,强调圣经灵感、立即成圣、神医等;个别极端派别不承认皈信基督是圣灵内
住的结果,主张先信、再受灵浸,即得救者必须说方言。
第二波灵恩运动
第二波Charismatic Movement分散在各教会传播,呼吁基督徒反复受圣灵之浸,重
视圣灵恩赐,承认灵恩不能代替圣灵的果子。一部分极端派别主张受灵浸必然说方言;
另一部分认为受灵浸不一定说方言,可以获得其他恩赐;还有一部分认为反复灵浸的主
要目的是为了逐渐成圣,获得能力是附带的恩赐。
第三波葡萄园运动
第三波又称多伦多祝福,或葡萄园运动,以大哭大笑大吼为被圣灵充满的标志,看
重行异能和按手祷告医病。如果有人多年笑不出来,在祷告中得施放,开口尽情地笑,
那么很可能是圣灵的工作;但倘若是莫名其妙的捧腹大笑、前仰后合、以致满地打滚,
这还是圣灵工作吗?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罪和世人的罪哀哭流泪,高声赞美主也没什么不
对,但是圣灵赐予人平安喜乐、使人安静、遵守聚会秩序,那种毫无节制的嚎啕大哭,
和那些破坏秩序的叫嚷,甚至模仿野兽咆哮、鸟类鸣叫,怎么可能是圣灵的工作?
灵恩派的定义
灵恩运动的同情者指部分基督徒,他们承认林前12:8-11记载的各种灵恩,
如今仍然存在;狭义的灵恩派特指支持并参与第二波的基督徒;通常意义的灵恩派的弟
兄姊妹特指把完成使命的信心、按手祷告医病、行异能、说预言、辨别诸灵、说方言和
翻译方言视为灵恩,而林前2:6-13所说智慧的言语,和林前14:6所说知识的
言语,通常却被忽略了。
笔者属于灵恩运动的同情者,但不属于通常意义的灵恩派,更不属于狭义灵恩派。
本文除非特别说明,“灵恩派”一词指通常意义的灵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