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国大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年)置,以翟檀为之。北魏太武帝于神麚四年(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位置权臣。尔朱荣自大将军迁此,后尔朱兆、高欢先后继任。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年)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在大统十六年以前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授此职者,并加使持节,大都督。北周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其上置上柱国。
封张居正为柱国、太子太傅。六年考满,加少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因辽东战功,加太子太师。边境互市成功,再加少师,其余官衔如故。
万历十一年三月初二,皇帝下旨削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的官衔和文忠的谥号。-----要把居正打成“文奸”才罢休,这“文忠”当然不合适。此时距张居正死才七个月,而张家的灾难刚刚开始。
崇祯十三年,张敬修的孙子张同敞请求恢复所荫的武职,并恢复张敬修的官职。崇祯皇帝任命张同敞为中书舍人,并且将他的奏疏交给吏部,命商议恢复张敬修官职问题尚书李日宣等人说:“前内阁首辅张居正,接受穆宗皇帝的遗诏辅佐政事,侍奉皇祖神宗皇帝十年。任劳任怨,举废振衰,辅助成万历初年的太平治世。当时内外安定,国家殷实富裕,纪纲法度无不清明。张居正功在国家,时间一久自有定论,人们越来越追忆和思念他。”崇祯皇帝同意他的上奏,下令恢复张敬修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