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长城抗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颤动着历史的声音,其中也包括了华北危机和长城抗战的悲壮历史。华北危机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而造成的华北地区的严重局势,实际上也是全国、全民族的危机。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华北广大地区。1933年元旦夜11时,日军开始向山海关进攻。爱国将领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千百年前古人留下的长城再次点燃了抗击侵略者的烽火。通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中国守军第1营、3营将士全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

日军很快转向进攻热河(包括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共22个县)、察哈尔省(今张家口地区及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南部与河北省接壤地区)一带,力图先占领长城北部地区,再攻破蓟镇、宣镇长城防线。承德于3月3日失守,在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长城关口、蜿蜒1000多里的长城沿线上,中国守军严阵以待。

长城抗战

长城之战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5日开始,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向长城各口大举进犯,中国驻军的顽强抵抗,形成尖锐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著名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喜峰口、潘家口御敌,500精兵组成大刀队趁夜色潜入日军阵营,480人壮烈牺牲,砍杀大量日寇。二十九军将士坚守7天7夜,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毙敌3000多人,迫使敌军后撤。关麟徵所部二十五师和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血战3昼夜,4000多将士伤亡。商震部黄光华师在冷口与日军浴血搏杀,使阵地失而复得。

第二阶段是4月初,日军再次扑向长城各口,4月11日,冷口失守,腹背受敌的喜峰口守军被迫撤退;4月20日至26日,黄杰第二师等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进行了8个昼夜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日军伤亡5000人,守军伤亡3000多。

但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妥协政策,长城线上激战正酣时,南京政府与日本侵略者在“交涉”,1935年5月31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不仅丧失东四省,也使华北的门户洞开。

广义的长城抗战并未结束,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领率领同盟军,收复了长城沿线的康保、宝昌、沽源三县城,进而进军多伦,扼守这里战国、秦、汉、金、各朝修筑的长城。大批日寇和伪军急忙压过来占据多伦。吉鸿昌调兵遣将,率军攻城,鏖战异常激烈,吉鸿昌亲率敢死队奋勇攻城,危急关头赤裸肩膀,一手举刀,一手端枪高呼:“弟兄们,跟我来,杀他个兔崽子!”带头冲锋。经过5昼夜苦战而破城,再经3个星期的苦战收复察哈尔千里失地。一心针对共产党,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竟然迫使冯玉祥辞职,杀害吉鸿昌。华北的长城防线及内蒙东部又被日军控制。

1长城抗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至5月,国军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国民政府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交战主要在以下地区和要隘进行:

山海关、九门口作战

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国军射击,并通牒国军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4日和6日,日军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受挫。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15~16日,日军进犯要隘石门寨未逞,转入对峙。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数千人曾反攻九门口,以牵制日军行动。

热河省作战

2月17日,武藤下令进攻热河。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今建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22日至3月4日,日军第8、第6师、混成第14旅和伪军分三路相继占领上述地区和热河省会承德。守军在凌南(今建昌)、凌源、赤峰等地抗击后,第53军撤至喜峰口、冷口等地;第41、第63、第55军分别撤往围?⑽诘?今翁牛特旗)、多伦、沽源。张学良令所部坚守长城线,并令第59军及骑兵第1军主力于张北、独石口、多伦等地布防,防日军西犯。日军占领承德后,除以骑兵一部攻占围?⑽诘ね猓髁ο虺こ歉饕平鞴乜诘恼嵴秸箍?

冷口、滦东作战 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占领冷口。6日,国军第32军一部发动反击,一举收复冷口。12~24日,混成第33旅进攻界岭口,第53军一部顽强抗击与反击,阵地失而复得,转入对峙。21日,第53军第116师一部守备之义院口被日军占领。3月27日,武藤下令进攻滦东。中日双方军队随即在滦东各要点展开激战,反复争夺,第57军防守的石门寨、海阳镇于4月1日和4日被日军岩田支队等占领;第32军防守的冷口、建昌营于11日落入日军第6师之手;第53军防守的界岭口也于12日告失。其间,第40、第67军奉命由马兰关、古北口等地驰援滦东。4月14~17日,何应钦令第32、第57、第53军撤守滦河西岸,抚宁、昌黎随之陷落,双方隔河对峙。此时,日军担心入侵关内引起国际干涉,19日武藤下令进入关内的部队立即撤回长城线。守军乘机跟踪追进,至29日收复迁安、卢龙、昌黎、抚宁、北戴河等地。

古北口、兴隆作战

3月5日,第67军一部奉命占据古北口外马圈子、黄土梁阵地,阻日军西进,当日晚起遭日军第8师第16旅进攻,激战至9日夜退守古北口一线阵地。10日,第17军第25师进至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11日,日军第16旅集中兵力在炮兵队、飞行队和战车队配合下,向古北口猛攻。守军英勇抗击与反击,损失过重,至12日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第16旅在飞机十余架、坦克30余辆、大炮数十门支援下,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八道楼子、田家庄、界牌峪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第16旅得第4旅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守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国军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其间,第26军于4月27日包围进至兴隆县城的日军1个营,攻击三天未克,后因日军增援被迫撤退,于5月14日奉命占领九松山预备阵地。

喜峰口、罗文峪作战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门,当天刚接防的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7团,在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该口门。在日军不断反扑下,王团因众寡悬殊,伤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该口门复被日军占领。10~11日,第37师与进攻喜峰口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的日军混成第14旅展开肉搏战,两侧高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遂以一部守关门,主力集中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之际,以约2个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绕至敌后,重创日军,摧毁其火炮十余门。此后在第38师一部配合下,经五昼夜正面抗击与迂回敌后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等地对峙。日军进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4旅于17日由快活林进攻罗文峪、山峪,在该地防守的第29军暂编第2师顽强抗击与迂回反击,激战三昼夜,阵地易手十余次,日军不敌而败退。至4月8日,日军混成第14旅和骑兵第4旅各一部,复在飞机、重炮支援下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儿岭、摩天岭、滦阳城、龙井关等守军阵地,激战六天,均被第29军击退。但因11日日军突入冷口,第29军腹背受敌,奉命于13日撤离喜峰口,继续担负兴城镇、河桥至罗文峪一带的守备任务。15~21日,在?河桥、南北团汀击退企图渡滦河西进的日军。

战役结局

国军4月下旬收复滦东后,关东军以此系国军“挑战”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与日军和谈,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长城抗战历时80多天,中方仅第l7、第29、第32、第53、第67军就伤亡1.8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

2 书名:长城抗战

图书编号:105299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定价:26.0

ISBN:780130826

作者:高鹏 金爽 绘

出版日期:2005-01-01

版次:1

开本:小16开

简介:

1933年初,日本攻占山海山、热河之后,又进一步向长城沿各军事要口发起进攻。又一次,长城眼睁睁看着侵略者的铁蹄漫过了自己古老的身躯。中国军队进行了抵抗。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是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及附近的制高点,因此这次作战被称为“长城抗战”。因南京政府态度消极,守军难抵日军凶猛攻势,他们惟一可依赖的是千百年前古人留给他们的城墙,此役尽管以失败告终,但爱国官兵们的长城抗战壮举是一个军队为民族、为个人争生存的信念的体现,是古老的长城精神再一次显现,也为此后的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和他们的英名!

目录:

序言 长城与中国抗战

第一章 战前态势

野心由来已久

打开华北的大门

军力对比30比5

战争阴云

第二章 战况总览

作战序列

张学良布防

榆关告急

热河沦陷

张学良下野

何应钦调兵遣将

长城各关口交火

签订《塘沽协定》

第三章 首战榆关

长城抗战第一枪

洒尽鲜血

民怨沸腾

第四章 轻失热河

日军集结

张学良指挥

不战而得承德

占领了赤峰城

热河全省沦陷

张学良下野

第五章 鏖战喜峰口

华北之屏障

杰出的将帅

何基沣笑傲沙场

赵登禹夜袭日军

大刀神威

重创日军

短兵之威

第六章 激战古北口

关口古道

粮饷匮乏

部署混乱

古北口总政

血洒疆场

第七章 血战冷口

清水明月关

惟一的进攻战

构筑阵地工事

兵力“一”字儿排开

被迫后撤

第八章 胜败得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