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三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没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北方吃粮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粮食(麦子、大豆、玉米等,谷黍类除外)磨成面,这个把粮食磨成面的过程很费力,有牲口的用牲口拉着磨,没有牲口的就得用人推。所以,磨面的过程又叫“推磨”。

把粮食磨成面大多要翻来覆去好几个循环:第一个循环是把粮食放在磨上面,粮食通过“磨眼”被轧碎,然后流到磨盘上。磨盘上被轧过的粮食被收起,放在罗里罗,罗上面的再倒在磨顶上,这一个循环叫“一烂”。而罗上而的粮食再推下来,就成为“第二烂”。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大多数粮食变成面为止。之所以叫做“烂”,大概是因为将完整的东西(粮食)轧碎了,这也符合“烂”的本意。

第一个循环到第三个循环即“前三烂”出面多,而且所出的面皆为粮食里的内核,即精华部分,质量好,孝顺的儿女往往把“前三烂”所出的面单做成干粮孝顺老人,。剩余的“下三烂”所出的面多为粮食内贴皮的或是掺杂了些碎皮,质量明显不如“前三烂”,为“不是好粮食”,延伸为“不是好东西”、“不是正经东西”属贬义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