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聂士成

聂 士 成【1836 ~ 1900 】 清军著名爱国将领。

人物介绍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曾有一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母设法将其藏匿,幸免于难。聂归家后热情相待,结为好友。不久,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临淮关,写信邀聂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聂士成从军后正值清廷镇压捻军起义,因作战英勇被补为把总。李鸿章创建淮军时,因籍贯关系聂士成被拨入淮系,隶属于淮军宿将刘铭传,后因在镇压东西捻军时屡建战功,累迁至总兵、提督,并被授予力勇巴图鲁勇名,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入侵台湾,聂士成奉命率部渡海援台,数度战胜法军。法军溃败出台湾后,聂士成被调往北洋,率庆军驻守旅顺,1891年北洋水师大阅后被调往芦台统领淮、练诸军,在任内因成功镇压热河“教匪”起义,擒斩“匪首”杨悦春,被赏穿黄马褂,易勇名为巴图隆阿。后改任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聂士成常率轻骑,巡阅东三省边境,考察地形,并将中俄、中朝边境上的山川险要,邻国的要塞驻军分布绘制成地图,以便知己知彼。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大规模向朝鲜派兵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令聂士成率部随提督叶志超奔赴朝鲜,因聂士成平时治军严谨,管带有方,而其本人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聂部在甲午战争中有别于一般的清陆军部队,聂军作战顽强,杀敌勇猛【可参看本站北洋文库中的东征日记】,聂士成因功被授直隶提督(原直隶提督叶志超在甲午战中贪生怕死,被清廷下旨斩首)。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改革陆军军制训练新军,直隶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马步军三十营按德国军法操练,编为武毅军,作为武卫前军驻芦台,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所部并称武卫四军。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聂士成率部镇守天津,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八昼夜。7、8日间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内,7月9日凌晨,联军约6000人分两路向八里台反扑。一路由日军担任前锋,另一路由英国皇家火枪团在其右翼策应。联军企图占领八里台往北挺进,以南机器局为突破口,攻占天津城厢。联军先夺回了跑马场,正在八里台酣战,聂士成率队迎战,血战数小时,八里台被联军包围。聂士成沉着指挥部队浴血奋战。聂士成两腿受枪伤,营官宋占标劝他退下,聂士成奋不顾身,持刀督战,又被子弹洞穿两腮,颈侧、脑门和腹部多处受伤,肠出数寸,壮烈牺牲。

聂士成从天津之战开始,率领部队,英勇抗击联军。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屡破敌阵,主动支援友邻,为清军所称颂,为联军所畏服。聂士成阵亡后,裕禄奏报清廷:“聂士成,秉性忠纯,勇敢素著,兹以临阵捐躯,身受多伤,死事甚为惨烈,当此军务方急之际,遂失良将,莫不同声悼惜。”今天津八里台犹存聂公墓,永为后人瞻仰。

【摩天岭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辽阳(今属辽宁)以东摩天岭一带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7日,日本陆军第1集团军突破鸭绿江清军防线后,清军为阻止日军向辽阳、奉天(今沈阳)推进,由总兵聂士成等率部驻守摩天岭(在今本溪市南)及其东侧之连山关,扼堵由凤凰城(今凤城)通往辽阳之唯一通道。另由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部驻守摩天岭以东百余里之赛马集一带,以为犄角之势。11月中旬,日军第10旅一部分路进攻摩天岭和赛马集。11日,第22团攻占连山关。聂士成指挥所部在摩天岭丛林中张旗帜、鸣鼓角为疑兵,使敌未敢轻进。13日,第12团攻赛马集,被清军击退。25日,驻守赛马集和摩天岭的两路清军同时出击,对草河口一带日军实施夹攻,毙伤敌数十人。聂士成部乘势夺回连山关。此后,清军利用天寒气候,依托有利地形,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不断派兵游击,出没于草河口等地,并相机袭击凤凰城。日军既被阻于摩天岭至赛马集一线,疲于奔命,最后被迫退回凤凰城。这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唯一成功的阻击战。

聂士成殉难纪念碑1905年清政府在现在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津盐公路交叉口聂士成殉国处立碑纪念,谥号“忠节”。花岗石砌筑基座,上置碑心,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聂士成

公元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

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戳穿清军将领聂士成的老母被义和团绑架/杀害的谣言!!!

驳斥造假之一:清军将领聂士成的老母被义和团绑架/杀害

聂士成战死后,八十三岁的老母亲由部属杨慕时奉养(杨慕时,文人出身,投笔从戎,后来做过江北提督,辛亥时,为江北民政长,晚年义卖救赈,开慈幼院,颇多善举)。聂士成战死两年后,慈禧还赏给聂士成的老母白银一千两。

聂士成的三个儿子——长子汝魁、次子宪藩、三子树屏。聂汝魁做过民国吉林省烟酒专卖局局长,财政厅厅长。聂宪藩是北洋时期的名人,历任九门提督、京师步兵统领、安徽省长等等。唯有聂树屏的资料较为少见,不知有达人否

聂士成的母亲和家人当时在家乡合肥,那里根本不是义和团的地盘,不可能被抓或被杀。文中那个劝降聂军门的桥段是在模仿《悲惨世界》里滑铁卢会战最后老近卫军的描写。至于“义和团杀害聂士成老母”,这个说法是张建伟首创的。

(以下是谣言不要相信)

聂士成战至全身破碎,德军将他的尸体裹好交还给清军

1900年7月9日凌晨5时,联军与清军在八里台的决战开始了。

聂士成部5500人的正面是6000多人的联军;背后,是步步逼近的500名日军。当联军的第一发炮弹在八里台炸响时,聂士成走出军帐,低声说:“弟兄们,开始了。”部下说:“请求增援吧!”聂士成说:“清军无援可增,准备打吧。”

八里台阵地前有一座小桥,聂士成骑马立于桥边。主帅前沿督战,聂军无人敢退。当联军冲上小桥时,聂军官兵跃出射击阵地,与联军扭打成一团,双方直杀得将桥下的河水染红。两个小时后,聂军显出了支持不住的迹象。联军的炮弹打来,聂士成依然一动不动。部下喊:“军门,躲躲!”聂士成纵马向前,吼了一声:“跟我杀!”

这时,有人飞报聂士成,说义和团抄了他的家,抓走了他的老母。聂士成停顿了一下,然后拍马而去。官兵们知道,聂军门决定死了。

管带宋占标跟随聂士成多年,他上前拉住聂士成的马嚼环,大哭:“军门,不能去啊!”前沿上的聂军官兵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听见聂士成平静地说:“孩子,你不懂。”宋占标拉住聂士成的马死活不松手,聂士成大喊了一声,挥刀向宋占标的手腕砍去。

天大亮了,八里台阵地正面的德军指挥官库克认出了聂士成,因为他曾在聂军中当过骑兵教练。库克派士兵充当军使,要求聂军投降。但是遭到了拒绝。据说库克得到的回答是,他这个“懂中国话”的德国人从来没有明白过的一个中国字:屌!库克随即命令所有的火器一齐开火。他知道,不把聂士成打死,八里台的战斗永远结束不了。

炮弹和子弹跟随着聂士成的战马,在混战中形成一个烟火的核心。一匹战马倒下,聂士成再换乘另一匹。他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条腿先后被打断,在马上摇摇晃晃的。接着,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肠子从那里流了出来。但聂士成依然没有从马上跌下来。这时候,联军占领了小桥,聂士成带领官兵向小桥冲击。一发子弹从聂士成的嘴里打进去,从后脑穿了出来,又一发子弹射穿了他的前胸,最后的那发子弹击中了聂士成的太阳穴。聂士成轰然栽下马来,滚落在阵地上。

库克跑向阵地,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他命令德军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