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炮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威海炮台

威海炮台位于威海海岸山坡及山顶。后炮台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地下掩蔽与炮位两部分。掩蔽建于山阳坡,辟有南北向坑道,东西成一排,开7个门洞,坑道内壁以方石料两面起券坡覆。地面炮位2座,均呈圆坑形,直径13.4米。坑道与炮位相通。保存基本完好。其余炮台形制与后炮台近似,但保存较差。黄岛炮台在岛西端,东泓炮台在岛东端。旗顶山炮台和东风(迎门洞)炮台分别建于岛中部的两座山山顶上。旗顶山炮台两炮台之间,尚留有一对高1.6米的夹杆石,当年其间立有旗杆,为升悬军旗之用。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另有日岛炮台,规模较大。日岛原为礁石滩,远望像衣服在飘浮,称"衣岛"。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加高,建地阱炮台一座,内置平射炮台6门,地阱炮台2门,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炮台地下室与炮台位相通,炮位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孔。炮台屡经修复,原貌保存较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