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琴歌
抚琴而歌

【演唱方式】琴歌,即抚琴而歌,是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

琴歌这种形式,古即有之。《阳春白雪》就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著名琴歌。 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

代文学家姜夔(号白石道人)创作的琴歌《古怨》。明代以后不少琴谱,象《太古遗音》、《重修真

传琴谱》、《伯牙心法》等,都对琴歌作品进行了收录。琴歌作品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秋风

词》、《关山月》、《凤求凰》、《极乐吟》、《阳关三叠》、《苏武思君》、《渔歌》、《古怨》

和《胡笳十八拍》等。

【诗歌】名称: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体裁:诗

年代:盛唐

李颀

(约690~约751),籍贯不详。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因久不升迁,辞职隐于颍阳。之后,醉心于炼丹求仙。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面较广,尤以边塞诗名扬天下。擅长五、七言歌行体,气势奔放、跌宕多姿。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注释赏析】

语译:

有位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携手同在一起。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

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啊!

【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陌;可"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押。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

【注释】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

②《渌水》:琴曲名。

③清淮:地近淮水。

【背景】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简析】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古希腊琴歌】古希腊抒情诗中,成就最高的是琴歌,是一种伴随着音乐的歌曲类诗体。琴歌可分为两种,一是独唱体,一是合唱体。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里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 代表作《胜利颂》

【发展历程】

先秦时代弦乐器很少,所以琴、瑟就成了当时重要的乐器,人们常用它来为歌唱伴奏。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相和歌、隋唐时代的清乐,琴都是伴奏乐器之一。《尚书·益稷》记载:“博拊琴瑟以咏。”《琴史 ·声歌》中曾提到 : “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琴以歌先王之道”。《论语·阳货》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这些记载说明古人常常一边唱歌,一边用琴、瑟伴奏。这种形式又称为“弦歌”。其历史悠久,而且广为流传。

东汉蔡邕《琴操》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都收集了大量古琴歌词,可惜这许多琴歌的曲谱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最早的琴歌,只有南宋姜夔《古怨》( 1202 ),陈元靓《事林广记》( 1269 )中的《黄莺吟》二曲。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些琴歌专辑,如明代有龚经《浙音释字琴谱》( 1491 前)、谢琳《太古遗音琴谱》( 1511 )、黄士达《太古遗音》( 1515 )、黄龙山《新刊发明琴谱》( 1530 )、杨表正《重修真传琴谱》( 1585 )、徐时琪《绿绮心声》( 1597 )、杨抡《太古遗音伯牙心法》( 1609 前)、刘朝箴《燕闲四适之一琴适》( 1611 );清代有蒋兴俦《东皋琴谱》( 1676 前)、程雄《松风阁琴谱》( 1677 )、张椿《张鞠田琴谱》( 1844 )等等。而在以琴曲为主的琴谱中,如明代朱厚爝《封宣玄品》( 1539 )、汪芝《西麓堂琴谱》( 1549 )、蒋克谦《琴书大全》( 1590 )、清代徐琪《五知斎琴谱》( 1722 )、吴灴《自远堂琴谱》( 1802 )等,也收了少数的琴歌。

在宋代以前,琴歌与琴曲并茂,宋以后的琴谱,或有词,或无词,但琴人们多重视琴曲的弹奏,不重视琴歌,甚至于否定它。至明代浙派琴家箫鸾,虞山派严澄等人,明确地提出 “去文以存勾剔”的主张,认为凡“取古文辞用一字当一声”或“取古曲随一声当一字”都不可取。他们反对琴歌歌词虽然采用优美的诗词,但由于吸收了民歌、小调等民间音调,俗而不雅;也有人认为它的曲调虽好,歌词则鄙俗粗陋,文学价值不高,认为“细调琐曲,虽有辞,多近鄙俚”。由于这些偏见,使琴歌长期在琴人中处于被鄙视的地位,从而使琴歌艺术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阻碍。在明中叶至清初期间,江派琴家谢琳、黄士达、杨抡、杨表正、庒臻凤、蒋兴俦、程雄、张椿等人,强调“近文对音”,主张弹唱琴歌,同时刻印了不少琴歌专辑,使琴歌艺术又一度活跃起来。但当时的琴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琴歌《陈情表》、《滕王阁序》等属于散文或骈体,篇幅浩大,结构松散,不适合配乐弹唱。也有的琴歌,并非根据词义谱曲,来表达其思想感情,而是依音填词,饾饤成曲,其音乐不能表现歌词的意境。这类粗糙不堪的作品,就大大降低了琴歌的作用。虽然,也有不少优秀的琴歌,但这些作品大部分停留在短小朴素的民歌形式上,很少有所发展,弹奏技巧也比较简单,这必然使琴歌日趋衰落,直到解放后,仍然未见起色。

【人名】

指弹高手琴歌。出版指弹吉他谱集《琴歌指弹》。在网上发布个人编曲指弹曲多首。

部分作品:

《千年等一回》

《月光下凤尾竹》

《画心》

《长城》

《同桌的你》

《等一分钟》

《拯救》

《死了都要爱》

《F.I .R 我们的爱》

演奏风格清新、飘逸;编曲巧妙;技巧纯熟。

其他信息未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