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佛造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间或亦指镀金锤鍱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在中国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较早。在中国佛教初传期多称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现存的中国金铜佛造像,包括传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其中有些还作为中国早期佛像遗品的代表而闻名。部分精品早年已被盗往国外。南朝金铜佛造像现存两件,为宋文帝元嘉年间造像,可为其早期代表。一件是元嘉十四年(437)韩谦造坐佛像,通肩衣、禅定印,举身舟形背光等,仍固守较早的传统手法。光背饰火焰纹,四足方座上加一层束腰须弥座,衣纹规范化以及较北方金铜佛像为优雅的面容,是此像的特点。另一件为元嘉二十八年(451)刘园造坐佛像,形式同前,唯坐佛左右及头光上各有一坐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