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溪居

【标题】: 溪居

【作者】:唐·柳宗元

【体裁】:诗

【格律】:五言古诗

【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弘辞,授集贤院正字。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预政治革新。不久宪宗继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他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称“韩柳”。其诗常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托幽思,纤秾而归于淡泊,简古而含有深味,自成一格。

【年代】: 中唐 内容介绍

【原文】: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①。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②。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③。【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译文】:

长久地为做官所羁累,庆幸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闲居时与农田菜圃相邻,有时就像山林隐士。天将拂晓,踏着朝露披着晨雾,耕田除草;日暮降临,放舟荡漾漂流青山绿水间。去来都孤寂不遇行人,我放声高唱,歌声久久地在沟谷碧空中回响。

【名句】: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去来都孤寂不遇行人,我放声高唱,歌声久久地在沟谷碧空中回响。>

【注释】: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累:约束,束缚。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

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②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③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永州后作的。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作者壮志难酬,苦闷之情就悄然隐入字里行间。

【鉴赏】:

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卷四)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