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大荒

徐悲鸿,一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先驱,一位从太湖乡村走向世界的文化巨星,也是一个关于艺术与人生的纷繁话题。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徐悲鸿?为什么徐悲鸿在新中国诞生时已是一代大师,以往却总是回避徐悲鸿生存与成长的时代,以及与之交往的民国人物?徐悲鸿去世至今,又有哪些与之有关的人与事?
作者遍访历史亲历者与研究者,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欧洲大陆到南洋印度,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使今人得以重新认识其大师风范和精神遗产。拨开岁月风尘,寻找一个真实的徐悲鸿。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傅宁军定价:36.00元
“吞吐大荒”,据《山海经》云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是日月出入之处,有气壮山河,吞吐日月之势。
又有《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易狂。
天风浪浪,海风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