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海寺壁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北京法海寺壁画

寺址在北京西郊模式口村附近的翠微山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当时许多殿堂都画有光彩炳耀的壁画。现仅剩后院大雄宝殿壁画,分布在本尊塑像的龛背和后殿门的两旁及殿前十八罗汉身后。后殿门左右的两铺,是由帝后、天龙八部、鬼众组成的礼佛护法行列。共画人物35个,三五成组,互相呼应,统一而有变化。人物服饰华丽,仪态优美,线条流畅,色泽浓丽。满壁风动,美不胜收。佛龛背后有壁画三铺,中铺画水月观音,右铺画文殊菩萨,左铺画普贤菩萨。殿前罗汉的背后,祥云缭绕中画30尊如来、菩萨和两组乘云飞舞的天人。下部画牡丹、莲花、月季、菩提、芭蕉等各种花草。殿后壁画人物高达1.6米,殿前壁画人物较小。壁画基本上用单线平涂法,用笔主要为铁线描,间用兰叶描和钉头鼠尾描。线条绵长而洒脱,长近1米的衣纹线条一气呵成。用色以朱砂、石青、石黄为主,沿用重色方法,服饰、兵器上大量使用描金和沥粉贴金,以及使用多层叠晕和烘染的手法,金碧辉煌,富丽华贵。是明代壁画中的精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