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中医院

太和县中医院创建于1958年,历经两次搬迁,乘改革开放的春风,院长李福同及领导班子坚持“勤俭建院、质量荣院、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的治院方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走出低谷,走向辉煌,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被誉为皖北医苑的一朵奇葩!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盛赞我院:艰苦奋斗的体现,实实在在的改革,深圳发展的速度,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题词赞扬:“杏林春色浓,太和发秀枝”。
忆往昔,岁月峥嵘。1983年的太和县中医院蜗居于县城西北角的居民区,仅有三排旧病房和十几间门诊室,占地不足4.7亩,年门诊不足3万,年住院人次不足1000人次,年业务收入25万元,固定资产20多万元,前进的步伐是那样的缓慢。
穷则思变,李福同院长上任后,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在现址开辟出中医事业的新天地。新院创建伊始,建院功臣们餐风饮露,顶风冒雨,夜以继日地开展义务劳动,他们拉土填坑,拾砖铺路,自漆门窗,自装玻璃......仅一期工程全院职工就投入3868个义务劳动日,节约资金28万元,受到原任省长卢荣景的通令嘉奖;《安徽日报》在头版头条给予报道,并号召全省人民向太和县中医院学习!从此,太和县中医院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建院作为立院之本,兴院之计,不断发扬光大……
看今朝,硕果累累。目前,医院占地面积已达87亩,医疗用房面积62000平方米,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电子直线加速器、大C臂、DR等一批高、精、尖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总值近7000万元,固定资产已达1.75亿元。(其中包括国家、省历年来投入161万,县财政差额补助540万元)。现有正式职工536人,其中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107人。医院设置床位500张,设有骨伤、内、外、妇、儿、肝病、肿瘤、五官、推拿、针灸等14个病区、18个临床科室、30多个专科门诊。重点专科有中医骨伤科、肿瘤科、心脑内科、针灸科、推拿科等,重点专病有哮喘病、头痛症、糖尿病、肝病、肾病等。骨伤科是我院的龙头科室,设五个病区,分为四肢、脊柱、骨病关节、手足显微骨外科、中医推拿科,每年收治骨伤病人5000余人。
医院年门诊病人28万人次,出院病人1.8万人次,病人辐射到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是老百姓信得过的中医院。曾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连续七次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医院,连续五届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市级、县级各种奖励共计369项,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特色中医院。发展未来,前景光明。
医疗质量的显著提高,急救能力的明显增强,服务半径的不断扩大,诊疗、住院病人的持续增加,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17层的现代化病房大楼的投入使用,为我们太和县中医院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放眼未来,以李福同院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决心以深化卫生改革为动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超越过去,超越现在,在祖国医学的浩瀚长空中,鲲鹏展翅,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