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野正文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巨轮在首航中撞上了冰山。正如影片《泰坦尼克》中所表现的那样,在巨轮沉没之前船长决定:将有限的求生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既自愿又无奈地等待死神的到来。 但是,在那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名叫细野正文的日本籍乘客男扮女装,冒着被水手们认出打死的危险,爬上了载满妇女和儿童的救生船。他混迹在一群妇孺羸弱者之中,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然而,细野正文上岸后无法掩饰自己的性别和身份。他的丑陋嘴脸和名字,一夜之间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自然也传到了日本。
细野正文回国后,他万万没有想到,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巨大的羞辱中苟延残喘地熬过了自己的后半生。他活得不正直,死得也不坦然。
在细野正文撒手人寰的时候,一位记者也发表了盖棺论定的评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者若不埋在人们的心中,那就是真正死掉了。在泰坦尼克号巨轮上将求生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的那些男人,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细野正文,则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死掉了。他耻辱地多活了些年,还不如当时勇敢地死去。”
以下内容转自《中国海洋报》1999年2月12日星期五,总第789期。
“泰坦尼克”沉没一个日本人的尊严
1912年,英国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的寒水中消失。85年过去了,上百部小说、电影都热衷于以“泰坦尼克”为素材,却从未提到过日本人在这起惨案中扮演的角色。直到前些时,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伦导演的斥资2亿美元的巨片《泰坦尼克》才有所涉及。该片的首映于199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举行,观众中就有这艘大型邮轮上惟一一名日本幸存者的后人细野晴臣。
这位幸存者叫细野正文。他有一本记述“泰坦尼克”号沉没经过的日记,日记是在大型海洋邮轮“喀尔巴阡”号上用“泰坦尼克”的信笺写的,字迹潦草。“喀尔巴阡”号救起了706名“泰坦尼克”幸存者,细野正文是其中之一。
42岁的细野正文当时是日本的运输大臣,正在欧洲考察铁路网。根据细野正文的日记,他是在英国南安普顿登上经由美国回日本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的,住在二等舱里。晚上,舱门的响声吵醒了他,他站在甲板上,只穿着睡衣裤和一件外套,一名服务员扔给他一件救生衣便跑了。他还没弄清出了什么事,便随汹涌的人群下到了三等舱甲板上。到了甲板上,他发现救生船正被一点点地放入夜色中的水面上,船上火光冲天,人们却出奇地安静,他写道:“没有一个乘客哀号、尖叫。”
但细野却在惊叫,妇女们正被送上救生船,而男人们则在枪口的威胁下退到后边。细野的日记中说:“我企图让自己镇定地站到最后一刻,不要有任何有辱日本人尊严的举动,但是我却意识到自己在搜寻、等待任何可能逃生的机会。”那时,一名官员大喊:“还可以再上两人!”细野想到“我将再也见不到妻子和孩子,便惊恐万状”,于是,他纵身跳进了救生船里。
两个月后,当细野正文乘坐“喀尔巴阡”号回到东京时,人们纷纷猜疑指责他掠夺了别人的生存机会。战前的日本民族是非常重视荣誉的,面对众多不利于他的传闻和报道,1914年细野被解除了大臣职务,到1923年退休为止一直在办公室做半班工作。他的孙子说,细野至死(1939年)再未提起过“泰坦尼克”。
即使细野去世了,耻辱仍笼罩着他的家庭。在报纸、信件甚至学校教科书里,细野都被作为日本的耻辱而遭到谴责。细野的儿子细野秀男发起书面请愿,要求将细野家族的名字擦去,但日本没有人去理会这些。
1996年,美国一家机构打算于1997年8月在东京举办“泰坦尼克”复制品展览会,该机构的代表无意中发现了乘客名单中细野的名字。出于研究需要他找到了细野晴臣和细野的孙女百合子。百合子承认她保存有祖父的日记、信件和明信片。
细野的日记是在惨案发生后马上写下的,可谓及时,且不失真实和公正,再现了那一悲惨的历史场面,也证实了船员将三等舱的乘客阻在最底一层甲板上,使他们没有机会生还。商家希望细野的日记能为他们的影片或展览推波助澜,但对细野的家人来说,这又是一种难堪和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