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街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海滨街道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海滨街道位于瓯江口南岸,距温州市区20公里,是温州永强机场所在地。街道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7万,外来人口2.3万。2004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4.69亿元,农业总产值0.53亿元,出口交货值3.73亿元,财政税收1.29亿元,人均收入8808元,是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和全国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

近几年来,海滨街道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新海滨为目标,扎实工作,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得到了全面发展。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企业呈现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趋势,基本形成人造革、箱包、鞋业、化工、农药、陶瓷等六大支柱行业。全街道现拥有私营企业6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17家。2004年有8家企业获龙湾区百强企业称号。2004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平台--龙湾区标准厂房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建成 700 亩的市首批“放心菜”基地和蔬菜科研所研究基地——三周蔬菜示范场,以及 2750 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和 2134 亩的瓜菜种植基地。圆满完成 9310 亩的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做到“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林成行”,农业向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根据综合配套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交通主体枢纽优势,相继建成环场路、海滨街、海宁路等道路网,开通宁村至海城公路运输路线,建成沙中大型停车场。南洋小区、机场过渡性扩建等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基层党建上,体现海滨特色的“参与工程、让利工程、基础工程、示范工程、爱心工程 " 等“五大工程”及无职党员定位岗、夕阳红志愿服务岗、扶贫帮困爱民岗、巾帼服务示范岗、民兵参建先锋岗等 15 个岗位全面实施。道德教育效果显著,设立海滨街道“扶贫帮困春风计划”专项基金,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帮困氛围。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已形成幼儿、小学、中学教育体系,特色学校、绿色校园的创建不断深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汤和庙等文物古迹受到保护并进一步得到开发。汤和庙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是为纪念抗倭英雄汤和而立的,庙内有许多纪念汤和的楹联,其中就有明嘉靖年间的大学士张璁的七言绝句和戚继光的七言律诗。为纪念民族英雄汤和,每年的正月初九、七月十五都要举行"宁城庙会",现在这项活动已发展成为"汤和文化周"。

海滨街道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海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海滨街道位于鲤城区中南部,因辖区内的孔庙立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题碑“海滨邹鲁”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是泉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域内驻有市政府和鲤城区政府部分机关,横亘着打锡街、涂门街、新门街等商业旺区,散落着孔庙、市舶司、释迦寺等古迹,伸展着江滨新区,方寸之地浓缩着泉州古城悠久历史和现代风华。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海滨街道以打造“平安海滨、诚信海滨、温馨海滨、魅力海滨”为目标,扬“团结务实、负重拼搏”的海滨精神,实施“党建带动、项目推动、商贸联动、服务互动”战略,促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和谐共荣。街道先后获得国家“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科普进社区先进单位”及“省级科普示范街道”、 “基层创安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级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