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花囊

①犹“香囊”,装香料的小袋,古人常佩于身上或系于帐中。《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今人也有为驱虫、避邪之意或纯为表达情义而佩带或赠送。

②中国古代花器的一种,瓷器,唐宋瓷器发展成熟时已有。明·袁宏道《瓶史》:“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觯、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与家堂香火何异,虽旧亦谷也。”供插花用的瓶罐类器皿,呈圆球形,也有其他形状如梅花筒形等,顶部开有几个小圆孔,器身多孔有装饰花纹,中间可以插花。

《红楼梦》第四十回:“探春素喜阔朗,……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汝窑是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古代属汝州,故名)写出探春房中布置的阔朗飘逸,亦显得其人豪爽奔放。

瓷都景德镇制花囊始于雍正,器有大小,平面盘口,收颈,扁腹,圈足,顶面有三孔或多孔用于插花,其形于明代花插相似。有仿官釉,仿哥釉,青花,粉青釉,炉钧釉等品种。另有一类器为撤口,扁腹,圈足,肩有三圆系,腹下部突起菊瓣纹。乾隆时的器型由雍正时的圈足演变为露胎三乳足式。有天蓝釉,仿汝釉等制品,民国时有仿制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