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航空宇航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主机学院。2000年10月我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原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为航空宇航学院。学院下设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结构工程与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五个系,并设有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等18个研究机构。

专业设置与学科优势

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人机与环境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了直升机工程、纳米力学、智能监测与控制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这些二级学科相关的6个一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专业和一级学科匹配一览表

本科专业名称

硕 士 点

博 士 点

备 注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微型飞行器技术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人机与环境工程是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

力学、交通运输工程

土木工程是1999年新建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土木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2001年新建专业

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钱伟长”讲座教授3人,教授59人(含博士生导师44人),副教授58人,讲师41人。其中76.5%拥有博士学位,50.6%具有境外三个月以上的留学或工作经历。几年来,我院共有155人次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快速成长,68人次入选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江苏省的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教师近年来所获得的各项荣誉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

部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部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等

部级二、三等功获得者

部级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光华科技基金奖

2

2

6

4

27

49

6

41

2

2

14

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优秀人才情况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教育部—人才计划

科工委、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科工委511人才工程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青蓝工程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优秀学科带头人

长江学者

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

2

3

2

5

5

6

4

31

4/3

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目前已拥有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振动工程部门开放实验室、空气动力学部门开放实验室等8个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教学基地。还建有飞行器综合设计实验室、微型飞行器技术实验室、结构强度实验室、人机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以及航空航天科技馆等7个具有一流设施的专业实验室。特设有材料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流体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大学生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振动工程开放实验室、混凝土结构开放实验室等一批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3.5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1.5亿元。

重视基础,创建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与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依托一流的学科专业、科研实验平台,“基础力学”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03年申请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案),获教育部批准。2004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使我校成为江苏省唯一具有两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院校。

2004年申报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通过专家验收。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

该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03名,其中本科生1899名,硕士生641名,博士生263名。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教改项目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

历年来,我院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2人次,部省级奖106人次。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强度、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上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还有9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

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26项,科研经费达2.17亿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30篇,其中SCI收录328篇,EI收录478篇;在Springer,Prentice 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

1979年以来主要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国 家 科 学 技 术 奖

部 省 级 科 学 技 术 奖

发明奖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8

14

27

128

178

2000年以来授权专利情况

授 权 专 利

正 在 审 查 的 专 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15

8

54

10

2000年以来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项 目 类 别

项 目 数

经 费(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1

1930

省部级基金项目

92

730

国防863项目

22

1810

国防预研和国防基础科研

95

6550

为型号服务和型号攻关

148

6760

为国民经济服务

108

3910

合 计

526

21690

2000年以来主要学术论文、著作情况

总 数

学 术 论 文 ( 篇 )

学术著作(部)

2630

SCI收录

EI收录

ISTP收录

国内核心

328

478

152

1466

58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良好局面

1981年以来,学院先后派至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的人员1000多人次,其中有7人获德国洪堡奖学金,100多人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分会场主席。近年来,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交流30多人次;接受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半年以上的访问教授和来自日本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招收了航空工程本科专业国际留学生;在相关领域组织了20余次国际会议。同时,每年定期邀请国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院士、专家学者、总设计师等来校作学术报告50多场,院内开展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100多场。浓郁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团队建设,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科学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