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朝网络
>>
王朝百科
>> 伏瘕
王朝百科
伏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宽屏版
字体:
小
|
中
|
大
|
超大
伏瘕(虙瘕)古病名。语出《素问·气厥论》。“虙”与“伏”音义相通。指一种邪气伏于大肠的瘕证。下腹部有时鼓起块状,但有时消散,可伴有腹痛,便秘等症状。多因大肠热气郁积所致。
点击展开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搜词条
·
腹满
·
阿基米德螺线
·
伏饮
·
伏痰
·
伏梁
·
完善主义
·
跗肿
·
胕肿
·
胕疝
·
自由标引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