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莫尔和欧文,前者于1516年写了《乌托邦》一书,后者于1844年写了《新道德世界》一书。他们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对未来理想社会做了详细的描绘。他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但无法找到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莫尔还曾建立了一个“乌托邦”村,用以实验他的改造社会的理想,但由于一切努力都是建立在空想而不是科学基础上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必然以失败告终。这是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实践

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由空想变成了理论。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越来越成为可能。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隆隆炮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诞生了。苏俄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东欧、中美和东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开启了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
但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利用计划经济的集中性,国民经济发展失衡,反而陷入僵化,裹足不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进行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终于在20世纪还剩下不到10年的时候,在国内外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并没有使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失败。中国共产党早在1978年就在邓小平的指挥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苏联解体后,剩下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沿着中国模式社会主义进行建设。不管是苏联模式还是中国模式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模式,都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号召力,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所谓“民主社会主义”
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党魁伯恩斯坦公然叫嚣“马克思主义需要修正”。在此背景下,第二国际和各国社会民主党渐渐蜕变成小资产阶级立场的改良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竟不知羞耻的宣布支持这场资产阶级的分赃大战。以此为标志,以俄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马列主义者和早已死亡的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决裂,成立第三国际。由于一战时在第二国际的党派的国家中有互相交战的两国,第二国际实际停止运转。后来,各国民主社会民主党成立了社会党国际,“民主社会主义”正式粉墨登场。“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种,主张“博爱"也就是“阶级调和”,主张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也就是“阶级合作”主张以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欺骗竟被资产阶级政治家鼓吹为“民主”。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党一直或经常执政的国家主要有: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另外瑞士的社会主义民主党也是执政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