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调声是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地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儋州调声起始于150年前的晚清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地区。源于山歌而又独树一帜,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主要内容,流传于儋州市的儋州话地区,以及毗邻的临高、昌江、白沙等儋州话地区,并演变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广场集体歌舞,即使不识字,也能随时“调”出诗句来,且语言生动,比喻形象,被内地名家赞之为“南国艺苑一奇葩”。

儋州调声曲调层出不穷,一般由一组男青年与另一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面对面地进行对歌。每个队都有领头歌手,负责起调、领唱、指挥与选择歌词。对歌,一般先由男方歌手领唱,后由女方歌手唱答.队形可随时变化。歌手们手舞足蹈、男唱女答、互不相让。在儋州中秋歌节的调声比赛中,调声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即对方不能答歌为准) 对方为止。

(2)调声

傍纽者:“风小”、“月脍”、“奇今”、“精酉”、“表丰”、“外厥”、“琴羁”、“酒盈”。

纽声双声者:

土烟

天坞

右已前四字,纵读为反语,横读是双声。错读为叠韵。何者?“土烟”、“天坞”是反语。“天土”、“烟坞”是双声。“天烟”、“土坞”是叠韵。乃“天”字而得双声、叠韵。略举一隅而示,余皆放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