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肛
小儿容易脱肛的原因
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驰,肌肉比较薄弱(尤其是营养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如肺结核患者),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大便也硬一些,如有便秘需使劲屏气,延长坐盆时间,或频繁腹泻,或有咳嗽,包茎、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均容易引起脱肛。
脱肛初始仅在用劲排便时出现,便后可以自动缩回。后来可能要用手帮助送回去,不大便时(如哭闹时))也可出现。如长时间不将它送回,可发生水肿、渗血、溃疡而引起坠胀、疼痛、里急后重,流脓血粘液。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袖口脱出,脱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小儿脱肛的简便疗法
1.对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引起的脱肛要给以充足的营养食物,如鸡蛋、虾蟹、海鱼、瘦肉、豆类、米面、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增强肛周肌肉收缩力,使脱肛好转。
2.对于便秘、腹泻或咳嗽引起的脱肛,把这些病治好了,脱肛亦可好转。
3.小儿脱肛可用手按揉复位,遇有肛门周围肿痛时,可用热水坐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脱肛复原。
4.中药治疗,可用五倍子研成细末,铺在纸上卷成筒状,放在便盆内点燃,让小儿坐上使气熏入肛门,肛门可自行收回。也可用五倍子煎汤熏洗。最后取白矾末搽在肛门上,可预防脱肛复发。
小儿脱肛的食疗法
发生小儿脱肛后除必须及早治疗、加强护理外,对由于体质虚弱而引起脱肛的患儿,必须配合饮食调养,以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增强直肠、肛门组织的韧度、弹性及收缩力。以下一些简便有效的食疗方,可供参考选用。
1.黄芪30克,黑芝麻10克,与适量猪大肠一起炖汤佐膳,用于因便秘而脱肛者;若大便稀溏而脱肛者,可将上方中的黑芝麻改成芡实30克,或用猪大肠与黄豆、花生米炖汤,随意服食。2岁以下小儿,弃肉饮汁即可。
2.糯米100克(水泡浸1小时后取出),与归身7克,升麻5克,共放入一小段(约25厘米)洗净的猪大肠内,两端用线扎牢,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2小时后取出,除去猪大肠及药渣,糯饭用食盐少许调味,早晨空腹服食。
3.槐花24克,加水400毫升,熬至200毫升,滤去药渣,打入鸡蛋1枚(去壳),打散,加油、盐各适量调味,饮汁吃蛋。每日1剂,可连服10~15剂。
4.无花果100克,猪脚适量,一起炖熟后,喝汤吃肉。
5.大枣500克,陈醋1000毫升,共置沙锅内用慢火煮至醋干为止,候凉,瓶装备用。1~3岁每次服5枚,4~7岁每次服7枚,每日2~3次,疗程不限。
6.活黄鳝(不剖不去骨)250克,洗净,加胡椒、豆芽菜、盐少许,清炖,喝汤吃肉。
7.枳壳300克,黄芪200克,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2~3小时,去渣得药汁约400毫升,加入红糖500克,调化,再熬炼成膏状,候凉,瓶装备用。1~3岁每次服15克,4~7岁每次服20克,放口内含化或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连服至愈。
小儿脱肛的预防
1.加强肛门护理和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先清洗肛门,并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揉托还纳。
2.大便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要久坐痰盂。
3.加强营养和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或便秘。
4.鼓励患儿作提肛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