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湾

苏伊士湾(Gulf of Suez)
阿拉伯语作Khalij as-Suways。
红海西北部的海湾。位于非洲本土(西)和埃及西奈半岛(东)之间。有苏伊士运河(北)通地中海,是重要的航线。1970年代和80年代,在海滨和近海许多地区发现石油。西奈沿海的阿布宰尼迈港(Abu Zanimah)运送附近乌姆布季迈(Umm Bogma)的锰矿。
埃及非洲部分东北岸同亚洲部分(西奈半岛)西岸间的海湾,为红海的西北角。长325公里,宽14-46公里,深80米。北端由苏伊士运河纵穿苏伊士地峡通连地中海。沿岸有苏伊士等港市。石油资源较丰富,为全国最重要的采油区,有穆尔甘、拜拉伊姆等海上油田。
从1994年起,中埃双方领导人开始探讨建设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1997年4月埃及总理詹祖里访华期间,应埃方强烈要求,中埃两国总理签署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中方向埃方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赠款用于对该特区的可行性研究;中方过去向埃方提供的贷款余额约3120万美元转为中方企业在该特区投资项目的份额。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中方向埃方提供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对埃及有关自由区建设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对特区进行规划,鼓励中方企业参与埃及苏伊士湾自由区的项目建设等。同年11月埃总理詹祖里又提出,出于中埃友谊,特别考虑到中国的地位及建设特区的成功经验,埃从战略角度出发,决定与中国合作建设苏伊士经济区,不仅仅是“帮助”、“咨询”,而是“共建”,并提出中埃合资成立股份公司,共同参加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北苏伊士湾特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距苏伊士城 44公里,距首都开罗120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原定总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北半区144平方公里,分9个地块;南半区89平方公里,分4个地块。目前, 1、2、3、4、9号地块等5个地块的土地已出让给开发商,并建有投资项目。其它的5号、6号地块规划为居民生活区;13号地块规划建机场。目前,尚有7、8、10、11、12等5个地块未确定开发商。埃及政府计划将该工业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主要发展出口型工业,包括钢铁、化肥、电子、汽车、包装、组装、船舶制造与维修等,目标是吸引1500亿埃镑(合441亿美元)投资,创造250万个就业机会。
1998年,国务院领导确定由天津开发区承担该项目。同年3月原外经贸部致函天津市政府,请天津市督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以企业名义与埃方合资成立控股公司,参与共建的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如有困难可申请使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
原国务院特区办已于1998年10月向埃方提供了中国建设特区经验和对埃及建设特区建议的研究报告,获得埃方的首肯。特区3号地块20平方公里示范区的整体规划及2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详细规划已由我国天津开发区完成。1998年5月,天津开发区与埃及银行、埃及国家投资银行、阿拉伯承包商公司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四家埃方企业共同投资成立了合资公司,注册资金7000万美元,中方占股10%,借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5800万元人民币,合资期限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