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陶塑人像发现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
海两省,基本上都是陶器上的附饰物。
马家窑文化前期(包括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
的陶塑人像,多数还是女性的形象,男性形象仅占少数。
甘肃秦安寺嘴1975年出土人头形红陶瓶,属距今5100年
前的石岭下类型遗物,瓶高26厘米,器表施橙黄色陶衣,
瓶口塑一个额上有短发、耳垂有穿孔的人物。眼眶用泥
条圈贴而成,显得炯炯有神。青海大通后子河马家窑类
型墓地,1978年出土一件人像陶瓮,夹砂黄陶质,器身
已残,器肩部位堆塑着一位浅浮雕的女孩形象,像高11.5
厘米,五官锥划而成,体型瘦弱,神态悲伤,头侧垂发
辫,整体作挥臂迈步状。这件人像陶瓮可能是为装敛一
位夭折女孩而特制的。此外,传为甘肃出土的一件马家
窑类型旋涡纹彩陶勺,柄端捏塑成人头,嘴巴旁边绘黑
圈,颇似有胡须的男子头像。这种男女塑像共存的状况
表明:甘肃、青海地区在马家窑文化前期,氏族公社尚
处在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剧烈变革阶段。
马家窑文化后期(包括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伴
随着父权制的确立,装饰在陶器上的人物,几乎都是男
子的形象。甘肃东乡、宁定等地出土的 3件半山类型人
头形器盖,或在嘴巴及两腮部位画着胡须,或在脸上画
着黑色的直线纹和锯齿纹,形貌狞猛,论者称之为古代
黥面文身习俗的写照,或系装扮成野兽的猎人头像,而
按照当时的社会分工,狩猎是男子的职业。此外,青海
乐都柳湾马厂类型墓地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壶,塑
造了一位中年男子闭目养神的模样。
70年代中期,青海乐都柳湾曾出土一件引人注目的
人像彩陶壶,属距今4000多年前的马厂类型遗物,作者
运用浮雕与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在壶颈和壶腹上部,堆
塑着一位正面站立的裸体人像,不少研究者根据人像嘴
旁涂黑彩和乳房很小等特征分析,认为是男子形象,反
映了当时流行男性崇拜的习俗;但是从刻画的性器官形
状来看,有的研究者又认为是女性的形象,或认为兼有
男女两性特征的复合体。(见彩图人像彩陶壶(马家窑文
化)青海乐都柳湾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