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解释zhòng tāng

重汤(重汤)

谓隔水蒸煮。

宋 苏轼 《地黄》诗:“沉水得穉根,重汤养陈薪。”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于鼎釜水中,更以器盛水而煮,谓之重汤。”

医学名次重汤 治疗学名词。指一种熏蒸疗法。

操作方法用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汤中,使药水保持热气较久。多供洗疮疡用。

方剂名称重汤丸

药物组成

藿香叶1两,胡椒1两,白术1两,当归1两,桂1两,青皮1两,良姜1两,茯苓1两,肉豆蔻1两,神曲1两,大麦糵1两,缩砂仁1两,诃子1两,木香3分,半夏曲3分,丁香3分,厚朴半斤,甘草3两,干姜2两半,草豆蔻4个,附子1两,荜茇2钱,红豆2钱。

处方来源

《鸡峰》卷十二。

方剂主治

脾胃虚弱,脏腑不调。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1盏水化开,重汤煮沸,空心服之。

习惯用语指重视汤羹。汤即羹,在古人看来,肴馔是最滞饭的东西,而羹呢?乃下饭之水,饭犹舟也。舟之在滩,非水下之不可,就仿佛吃下的东西停在嗓子眼儿,非用汤送其下去不行。故古人提出养生之法:食贵能消。 怎样做到“食贵能消”呢?其办法就是吃饭不可无羹。清李渔对此道颇为精通,他对于当时江苏、浙江一带的饮食风俗很留意,这样记述:“近来吴越张筵,每馔必注以汤,大得‘食贵能消’之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