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农·史密斯

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
弗农·史密斯1927年生于美国的堪萨斯州,1955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相继担任美国普渡大学、马萨诸塞州大学、亚利桑那州大学教授。自2001年起,担任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
弗农·史密斯确立了实验经济学的基础。他发现,仅仅依靠实际数据很难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正确,也很难准确描述什么原因导致理论失效。而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模仿人们在市场上的相互行为和其他形式的相互影响的方法能有效地揭示经济理论的发展。他发展出一系列的实验方法,为经济学实验确定了标准。所以,史密斯不仅对该领域早期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而且直至今日都是最重要的人物。
他最重要的成果是针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证明了可选择性的市场制度的重要性。
他也在竞争性市场均衡性质的创新实验、不同的拍卖形式的检验和设计诱导价值方法等问题上奠定了基础。
当他还在哈佛大学求学之时,师从著名经济学者张伯伦,就沿着导师的方向为描述竞争性市场设计了“双向拍卖”的实验机制,从而验证了竞争均衡价格理论的正确性。在与普鲁特的合作中证明了市场的制度确实对竞争价格的确定起作用,他们的实验方法第一次实现了“维持市场环境不变,只改变市场制度”的条件,这是在任何现实的观测中都做不到的。1960年代,拍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发展迅猛,史密斯设计出检验数种拍卖形式等价特征等一系列理论命题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1976年,他发展出日后成为实验经济学标准工具的“导出价值方法”,同时,他还率先引进“风洞测试法”,使得诸如选择性市场设计这类新的尝试在投入实际操作之前能在实验室中先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