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晶

个人简历和晶,回族,1969年生于新疆南部小城巴楚。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小学老师。[1]
丈夫:董路
个人经历1988年--1992年 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1993年--1997年 上海电视台文艺中心益智类节目<<智力大冲浪>>节目主持人(获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

1997年--1998年 上海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中心联合办学、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在职)。
1998年--2002年 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有话大家说>>节目主持人(获“金话筒”银奖,金奖提名)。
2002年--至今 中央电视台<<选择>>、<<十二演播室>>节目主持人。
2002年 在“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中出任主持。
2002年9月 开始主持<<实话实说>>栏目。
2004年冬天,阿忆接手<<实话实说>>,和晶安心生育。
主持节目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和晶进入上海电视台做了一名编辑,做主持完全是偶然被推上去的。她回忆道:“那是1994年,有一个大型直播节目《欢乐大世界》,直播前三个小时主持人因为过度紧张胃痉挛送进了医院。台里领导就打电话找我,说你上吧。”也正是因为那一个节目,让制片人小辰发现了她的潜力,随后就有了让她家喻户晓的节目《智力大冲浪》。
多年来一直做综艺节目,突然来到《实话实说》,一开始和晶有点找不着感觉:“因为小崔那座大山太大了。”她坦言,当时是一时冲动接了节目,“从上海去北京,我设计了发展道路,唯独这件事,是出乎我设计之外的,我原来想的是特别按部就班的,读书深造,然后在这个过程里慢慢寻找适合我的舞台。”但她也把这看作“自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机会”。
刚接手工作的前几个月,和晶面临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段时间,我的策划团队为我拉了一个保护网,把所有恶劣的语言都帮我过滤掉了。但我是个特别敏感的人,从他们慌乱的动作里,我能感觉到,肯定电脑屏幕上有很多恶劣的留言。”但她还是承受住了这一切,“我从来没有回家后哭过。”
热爱读书和晶年轻的时候喜欢哲学理论的书,现在喜欢看一些杂记、评论。最近她在看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和晶说,自己比较相信两种人的话,老人和生下

来就是思想家的人,因为老人可以看到死亡的影子,他们的一些感想是特别有启发的,“像梁漱溟在书里写的,他在29岁之前一直想出家,后来他结婚了,是因为他在北大上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进入了一种上升势力的阶段,是一种竞争状态,特别有意思。”而生下来就是思想家的人,像克尔凯戈尔,他就是那种天生特别单纯、简单的人,骑着个毛驴到处跑,也不把他的文字游离在生活以外,所以,克尔凯戈尔的书和晶也很喜欢,可以反复阅读,而且他出的书也不是很多,闲下来时和晶就拿出来翻翻。和晶还喜欢看赫本的画册,和赫本有关的书她都喜欢看,因为她非常喜欢赫本,觉得她就是天使在人间。
和晶并没有特别偏爱的作家,她说如果一定说一个,可能就是王小波了,“因为他已经过世了,没有让我看到他失败的可能性了,我一直认为,活着是对完美的无限挑战。”并没有某个作家,或者某一本书对和晶的影响特别大,实际上,在和晶成长的过程中,是受到不同作品的影响的,比如最开始她想做记者,就是因为看了法拉奇的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