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敖
1.春秋鲁国公孙敖春秋时,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生公子同、公子友(字季,又叫季友),还有个妾生了公子庆父和公子牙(字叔,又叫叔牙)。公子同作为嫡长子继承君位,就是鲁庄公。庄公的夫人哀姜没有生育且与庆父有私情,但她陪嫁的妹妹生了一个儿子启。庄公还有其他几个儿子:长子公子般,党孟任所生;公子申,须句子之女风氏所生,年长于公子启;公子遂,又称仲遂,因家住东门,又称东门遂。庄公临死时,叔牙力主让庆父即位,但庄公却把公子般托付给季友。季友随即以庄公的名义将叔牙毒死,但保留了叔牙的家人。没有得到君位的庆父不甘心,设计杀了继位的公子般,改立公子启为鲁闵公,但不久又杀了闵公,季友和公子申出奔邾国。庆父本欲自立为君,但遭到鲁国人的强烈反对,只能逃到莒国,和庆父同谋的哀姜也被迫出奔。季友在齐桓公帮助下扶立公子申为君,就是鲁僖公,并且要求莒国把庆父送回来。莒国不想和鲁国闹纠纷,但也没有照办,只是把庆父逐出莒国。庆父想投奔齐国,齐国边吏不敢收纳,于是就在汶水寓居。正好鲁国出使齐国的使者来看他,他便向使者乞求活命,鲁僖公也想同意,但季友因庆父弑君,坚持处死庆父,让使者告诉庆父:“如果你自杀,我可以立你的后人,不会让你绝后。”使者不知道怎么告诉庆父,在庆父门前号啕大哭,庆父知道没啥好消息,就自缢了。随后季友又败杀莒子之弟嬴拿。鲁僖公以季友为上相,赐费为采邑。季友提出自己是为了社稷才杀死叔牙和庆父,请求为两人立后。鲁僖公同意了,把成邑赐给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做采邑,把郈邑赐给公孙兹(可能是叔牙之子)做采邑。庆父字仲,但后人以他为耻,改称孟孙氏。孟孙氏和叔孙(叔牙之后)、季孙(季友之后)三家并立。
公孙敖先娶了莒国的一对姐妹戴己、声己,戴己生长子孟孙谷,声己生孟孙难。公孙敖好淫,正妻戴己死后,又去莒国娶亲。莒国人纳闷,声己不是还活着吗,为什么不把她扶正?公孙敖解释说,他是给堂弟东门遂娶亲。后来,公孙敖奉鲁文公命出使莒国并为东门遂娶莒女己氏,结果他却贪恋己氏美色,自己娶了。东门遂大怒,甚至请求攻打公孙敖,在叔仲彭生(公孙兹的长子)和文公调解下才作罢,公孙敖把己氏退还给莒国,和东门遂和解。但他思念己氏,第二年奉命出使周朝奔周襄王丧时,竟然不去吊丧,直接去莒国和己氏团聚。鲁文公没有追究,让其长子孟孙谷做孟孙氏的宗主。后来公孙敖又想回国,派人告知孟孙谷,孟孙谷又请求东门遂。东门遂说,公孙敖要想回国,必须答应三个条件:不入朝,不参与国政,不携带己氏。公孙敖全答应了,回国三年,果然闭门不出,但有一天还是卷了家财又跑到莒国去了。孟孙谷想念父亲,第二年病死了。他的儿子孟孙蔑还小,于是他的卿位由弟弟孟孙难继承。不久,己氏死了,公孙敖又想回国,把家财送给文公和东门遂,央求孟孙难为他请命。鲁文公又同意了。但公孙敖途经齐国时就病倒了,死在堂阜。孟孙难把他的尸体迎回鲁国。
由于公孙敖的罪过,自己又只是代侄子为卿,孟孙难不甚参与国政,孟孙氏一度失势。季孙氏的宗主季孙行父(季文子)是季友的孙子,是叔仲彭生和东门遂的晚辈,不敢冒犯他们。这一时期,鲁国是叔孙氏和东门氏为政。

2.西汉公孙敖公孙敖是卫青打小的好朋友,不过他的运气可没有卫青那么好。公孙敖先后四次当上将军,但是每每将功补过,“赎为庶人”,最后靠诈死,亡命天涯五六年,最后还是被逮住了,牵涉进了巫蛊案,被灭了全家。
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封合骑侯。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票骑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七岁,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亡士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后觉,复系。坐妻为巫蛊,族。凡四为将军。
“赎为庶人”好像在那个时代是很常见的事情,张骞也有过类似的遭遇。所以说卫青的运气可真是很好,每次打仗不是胜利就是小胜利。公孙敖落魄的时候,作为发小,想必卫青也是爱莫能助,毕竟伴君如伴虎,外人看卫青很风光,恐怕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吧。
另外一个结论是,无论什么时候,打仗可不是好玩的,从将军到士兵,都是把脑袋别在腰上玩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