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镇国塔

1、甘肃省民勤县镇国塔

位于民勤县城西关民勤县人民医院西北角,建于明正统五(1440)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光绪十年倾圮,是年邑人胡志绪又倡捐修复。1986年6月武威地区行政公署拨款五千元维修,现保存完好。

该塔通高12米,基高1米,周长16米,须弥座呈八角形,座上为细颈圆瓶形塔身,四面各有一小佛龛(即眼也光门),上部细长围有十三法轮(即十三天),法轮上有八角伞盖两层,角上悬挂风铃,伞盖上置葫芦形圆铁塔顶,上镌“康熙某年制造”字样,塔顶上又覆铜质顶尖,整个塔身用条砖彻成,白灰抹面,为造型奇特,独具风格的喇嘛教佛塔。

该塔分布面积为东西长40米,南北宽44米,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均为东西、南北长均为50米。东、南两面至县医院院内,西至县城西环路,北至县城西大街。

镇国塔为喇嘛佛塔,对于研究藏族喇嘛佛教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研究古代建筑也有极强的艺术价值。

2、镇国塔位于卫辉市东南隅,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六角楼阁式砖塔,高约34.5米,由下向上逐渐收缩成锥状形,塔身通体由长42厘米,宽19厘米,厚9厘米的青砖垒砌,每层檐下有砖雕仿木结构的额枋、斗拱等装饰,并砌出线条柔和的腰檐,每层有望窗、塔心室,塔心室内设有佛龛共21个,佛龛与望窗相交,形成塔道。每一层南北各辟一券门,在门楣上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

从第一层塔门入室,登102个台阶踏道盘旋而上,便到达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塔的每层六个角上都悬挂着一个风铃,风吹起的时候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

该塔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代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