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

化验介绍: 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它对HBsAg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参考值: 酶标记法:阴性或P/N<2.1

临床意义:

(1)HBsAb阳性证明以往有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历史,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2)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打过HBsAb免疫球蛋白, HBsAb可呈阳性反应。

(3)HBsAb是保护性抗体,血中抗体滴度在1: 64 或 P/N>10以上时才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和中和作用。

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

包括: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

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5种。

其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如下:

1、HBsAg阳性,即表抗阳性,其他皆为阴性,可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或为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

2、HBsAg及HBeAg两项阳性,其它三项阴性:见于急性乙肝早期,具极强的传染性。

3、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b及HBeAb阴性,俗称“大三阳”。为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HBsAg、HBeAb、HBcAb阳性,而HBsAb、HBeAb阴性,俗称“小三阳”。为急性或慢性乙肝,但传染性较弱。

5、HBcAb阳性,其它四项阴性者,为HBcAg隐性携带者或窗口期,或具有乙肝病毒既往感染史。

6、HBeAg、HBcAb阳性,其它三项阴性者,为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有既往感染乙肝史。

7、HBeAg、HBeAb、HBcAb阳性,另二项阴性者,为乙肝恢复期。

8、HBsAb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者,为乙肝感染后康复,或为乙肝疫苗接种者,已有免疫力。

9、五项检测均为阴性,为非乙肝感染者。

10、HBsAg、HBeAb阳性,共余三项阴性,为慢性乙肝表抗携带者,或为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易转阴。

11、HBsAb、HBeAb阳性,HBsAg、HBeAg、HBcAb阴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已有免疫力。

12、HBsAg、HBsAb阳性,其余三项阴性:乙肝亚临床感染早期或不同乙肝病毒亚型第二次感染。

13、除HBsAb阴性外,余四项皆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或为慢性HBsAg携带者。

14、除HBeAg阴性外,余四项皆阳性:为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上述各项均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如果是指纯自然状态下的人(没有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那就是表面抗体阴性的为正常(如果阳性就意味着已经感染过乙肝).但是如果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那就是表面抗体阳性的为正常(因为这表明他的免疫应答机制健全).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sAb阳性,有两重意义:

一是自然感染了乙肝病毒,由于机体抵抗力强,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二是由于接种了乙肝疫苗而产生的。不论如何产生的,体内有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则说明你对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即免疫力。这对于你说,是有利的!正常人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没有接种乙肝疫苗,体内是没有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也就是说HBsAb阴性。 当然阳性了~ 阳性说明注射疫苗己成功或感染后己康复,是好事,不会被传染.两对半全阴有可能被传染,要注射疫苗.

接种后不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应对措施:

预防乙型肝炎最好的措施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目前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非常显著。接种后免疫获得成功的标志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成年人接种疫苗后,保护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5%左右,学龄前儿童为96.6%,新生儿为96.2%。但仍会有5%左右的人接种后不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也就是说,没有起到预防作用。对于这部分人怎么办?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灵敏方法重新检测:如用酶联免疫或放射免疫重新进行检测。因为有的地方检测技术不先进、检测方法不灵敏,可能性体内已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但却检测不出来,误认为疫苗接种不成功。

(2)加大乙型肝炎疫苗剂量:如果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仍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产生,可加大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4次;亦可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前3天开始合用猪苓多糖,每次2次,每天1次,连用1-2个月;亦可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药物,如用卡介苗0.1毫升皮内注射,每月1次,连用3个月。

(3)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如仍不产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则可应用体外核酸扩增技术(PCR)检测被接种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因为有少数患者,实际上已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量很少,有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者乙型肝炎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也可有其他原因。这些患者虽然已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不产生免疫反应而机体呈免疫耐受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在免疫耐受状态下亦不会产生表面抗体。如果不能用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也可检测其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e抗体、e抗原、核心抗原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斑点杂交法)等,观察是否为阳性。如果为阳性,则说明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也不会产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但需注意,如果单独乙型肝炎病毒e抗阳性,应检查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是否阳性,因为类风湿因子阳性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可出现假阳性。此外应注意的是,任何检测都可能有误差而且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必要时应反复多查几次或在不同的检测单位检查。

(4)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或经常和乙型肝炎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效果。患乙型肝炎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多数乙型肝炎患者的垂直传播。但是,即使是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仍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这可能与母体孕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这些人免疫不成功,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肝功能动态就是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