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村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三星村

三星村地处塘栖镇的南大门,塘康公路、石塘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分为24个村民小组,805户人家,总人口数约为304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020人。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土地总面积有2184亩,其中耕地1756亩,枇杷等果园地137亩,鱼塘291亩。该村农业主要以种植茭白、茹菇、水稻为主,有蔬菜生产基地1520亩。蛋鸭养殖,蛋产品也为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1]。
2、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西岗镇三星村三星村位于江苏省金坛市西岗镇,该村北面田间有三块巨石露于地表,因其造型十分奇特而显眼,居民世代相传此石是从天上坠落的“星”,三星村的名称即由此而得。1993年至1998年,为配合村镇建设工程,保护古代文化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古队对三星村遗址进行了连续六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525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墓葬1000余座,房址4处、灰坑55个,出土玉器、石器、陶器及骨角牙蛙器等各类文物标本近4000余件(组),同时还出土了大批保存较好的人骨标本及距今约6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碳化稻米标本。三星村遗址面积之大,保存之好,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器物造型之奇特精美,学术研究价值之高,在迄今为止发掘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同期文化遗址中极为罕见。三星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996—1998年度田野考古三等奖”。遗址的考古资料整理和编写被列为“200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考古学研究已列入“南京师范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该遗址目前已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出土的器物形制特点与马家浜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及龙虬庄遗址相对比,三星村的文化特征多与北阴阳营文化相同,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及龙虬庄遗址存在联系,其年代略早于北阴阳营文化而相当于马家浜文化中晚期至崧泽文化早期,距今约6500—5500年。
三星村遗址以其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出土文物精美、研究价值极高已为世人所瞩目。该遗址的发现再次有力地证明了长江下游地区早期的原始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三星村地处长江下游太湖原始文化区与宁镇原始文化区的交界地带,以往这一区域的考古工作基本属于空白,长期以来对两大原始文化区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而三星村遗址为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一批全新的资料,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区域上的空白。
2006年5月25日,三星村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乡村概况
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西首,村域面积7.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6亩,全村农户1291户,总人口4130人,有29个自然组。村工业经济以五金、钢圈为主,全村拥有41家个私企业。村农业经济以种养业为主,粮经比例达到10:90。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畜禽养殖、个私企业为辅的农村产业新格局。村级经济逐年壮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区级村庄整治工作先进村、区级先锋工程“五好”先进党组织。
特色农业
三星村水蜜桃种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素有“水果之乡”美称,以出产优质水蜜桃而久负盛名。2005年全村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4200亩,2001年被浙江省列为万亩林果特色基地。“凤桥”牌水蜜桃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金奖、2002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3年经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极具规模的桃、梨、葡萄种植,使三星村这块土地显现春华秋实,每到夏秋季节,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果香四溢,各地的顾客纷至沓来。三星村挖掘水果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历史文化
石佛寺位于三星村东部,距凤桥镇仅1公里,又因地形如一朵五瓣梅花,四周皆河,所以也称梅花洲。石佛寺始建于南朝永初三年,经历代重建扩建,规模十分宏大。后来几经战乱,梅花洲原有的建筑大部分遭毁,遗存甚少。虽然梅花洲的繁华已去,但我们仍然能在这些遗存中找到它的千年神韵,感受它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列为嘉兴古树名木的两棵银杏树,隔河相对,枝干挺拔,犹如两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守护,见证石佛寺的千年沧桑。爬满青藤的三步二爿桥构思巧妙,造型优美,令人留恋。石佛寺遗址及所在的梅花洲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残存的文物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有关部门已规划将对其进行开发建设。
农家生活
每年的阳春三月,遍野的鲜花竞相开放,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吸引着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脚步。一年一度的桃花观赏活动在此美景上锦上添花,人们携妻带子,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美丽的画面。在区、镇两级政府的规划指导下,桃源风情“农家乐”活动2008年首次亮相,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认农家树,全面体验农村风情,充分享受农村乐趣,得到了各方游客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好评。首批24户农家乐家庭共接待游客25000人次,既结交了朋友,又打开了水果销路,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计划09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接待水平,真正把本村的休闲观光农业做大做强。[9]
4、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三星村位于虞山镇莫城管理区西南,西临元和塘和辛庄镇杨园相邻,南与辛庄镇金荡村相接,东南分别与东始村、长瑞村毗连,北接三和村。系原池巷、徐巷、凌桥三村经二轮行政村资源整合而成。全村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人,下辖4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达4575亩。
三星村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便利,锡太一级公路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全长2.3公里,西临二级航道元和塘,沿河总长约4公里,依托良好的水陆交通优势,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虞山工业园锡太工业集中区已通过规划论证,是各界客商投资兴业的福地,特别适宜于仓储、物流。
村内现有常熟市天力包装有限公司、常熟市利特文具办公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事业,常熟市十大内资项目——常熟市梦成服饰有限公司已准备落户三星。[4]
5、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八嘎乡三星村该行政村隶属砚山县八嘎乡,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40公里。辖三星一、二、三组、二台坡一、二组、新发寨、水淹坝、石岩脚、梅子屏、三星上寨、新店、大洞子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89户,有乡村人口2962人,其中农业人口2962人,劳动力199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34人。
全村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海拔118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业、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44.64 亩,人均耕地0.56亩。
6、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三星村河洑镇三星村位于常德市武陵区北大门,东与该镇杨桥村相临,南抵岩桥村,西抵全美、白合,北与鼎城灌溪镇接壤,207国道贯穿全村,“三马”路通过渐河桥直达河洑山。
三星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13人,党员37名,总面积1568亩,耕地面积857亩,其中水田830亩,村级主干道2800米,组道3500米,主渠道400米,2005年疏通2500米,排灌渠3500米,2005年疏通3000米,2005年自来水入户率达100%,2001年至2005年共改厕200户,普及率占80%。
截止2007年底,三星村有工业企业七个,总产值73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全村以种植水稻、蔬菜、花卉、养殖为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养和劳务输出,2005年人均纯收入4080元。[8]
7、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柳河镇三星村三星村位于木兰县柳河镇中部,蒙古山南麓,松花江北岸。幅员8.7公里。全村85%的耕地在坡岗上,15%在松花江行洪区内。其土质多为黄粘土及沙化土,特别是三星村靠山临水,所辖区内光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三星村也因此时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真是“旱年受灾一大片,涝年受灾江两岸”。为此,水土流失,结构单一,已成为全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星村共有三个自然屯,467户农户,农业人口1489人,耕地面积11,449亩。其耕地全部为旱田。全村畜禽饲养量4.850头(只)其中大牲畜350头(匹),生猪430头,禽类4,070只。
三星村农民至今以延袭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因循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村民的全部收入紧紧依赖了那本已贫瘠的土地,二OOO年,全村粮食总产3009600公斤,人均产粮240公斤,亩产仅为300公斤。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07元,在全县属中下游水平。更为严重的是,467户中有151户是贫困户,占全村农户的33%,贫困人口453人,占全村人口的30%。贫困不仅影响着村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阻碍着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三是村交通、通讯、教育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农民整体素质低下。
8、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桑州镇三星村三星村位于桑洲镇前岗片,下有三个自然村:上堂 老屋基 白石坑,距镇区6公里左右,全村312户,917人,共有耕地面积431亩,山林面积1728亩。村班子健全,有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8名,后备干部3名。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3646元,村级集体经济空白。全村共有劳力262人,在家劳力以务农为主。[10]
9、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石湫镇三星村溧水县石湫镇三星村地处镇西南部,北靠明觉集镇,南临石臼胡,该村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良。目前,三星村村辖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100亩,水面500亩,山林700亩,共有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2155人,党员64人。
三星村水、电、通讯到户率,卫生户厕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主干道硬化率等均达100%,农民居住区绿化率达40%以上。目前建有社区活动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三星村平均每年投入经费1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洁行动,投入近2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村村民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星村农业方面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为主,近年来水产养殖和特种水产养殖取得良好的发展,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经济、强村富民为己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村级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村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作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截止2007年末实现村级经济总产值近80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达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920元以上,2008年完成经济总产值0.9亿元,实现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50元,曾荣获、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10、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三星村林深木茂,梯田如练,溪水潺潺,炊烟袅袅,这就是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三星村的早晨。
三星村位于万载县西部边境花炮重镇黄茅镇,面积较小,村委会地址在三星小学旁,距黄茅镇政府(位于街区)约1.5千米。该村东接柯树村,南临新泉村,西边为黄茅村与和平村。人口未详,主要为客家人(当地称为“客籍人”),也有少量“本地人”分布,有黄、朱、钟、刘等姓氏分布。黄姓人口较多,据族谱为黄氏峭山公之九子城公之后,黄氏第十四世祖其祥公在此开创家业。三星村通行客家话(”客籍话“),绝大多数人亦通万载本地方言(“本地声”),亦有部分人懂宜春话、浏阳话(湖南浏阳离该村不远,不到十公里)。
该村地处九岭山脉南段,境内低山、丘陵、小谷地间杂。低山森林茂密,树种繁多,林间有野鸡、蛇、画眉、麻雀、猫头鹰、乌鸦、白鹤等等动物。丘陵、小盆地多已开发为耕地,丘陵上多旱地,山间谷地多为梯田(水田)。境内有源自山间的几条小溪,溪水较为清澈,无大河,冬季部分小溪断流。
该村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可接近40度,冬季温度可低至接近零下10度。
该村工业主要有几个小型花炮厂、挂面厂等;也有少量杂货店间布于乡间。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水稻最为重要。谷地主要种植水稻,多数为一年两季水稻,冬季种白菜、萝卜、油菜或者休耕;旱地种甘薯、棉花、小麦、玉米及辣椒、茄子、冬瓜、南瓜、豆角、蚕豆、土豆、香菜(非北方香菜,实际为“罗勒”)、小葱、大蒜、白菜、青菜、萝卜等等农作物;山上及丘陵地带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树类有油茶、油桐、杨梅、柚子、李子树、柑橘、板栗、毛竹、杉树、樟树等;谷地多水塘,用于养鱼、灌溉、洗衣等。
该村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勇敢,重视家族与文化教育。该村居民饮食上爱米饭,嗜辣(几乎每顿饭必须有含较多辣椒的菜),不少家庭一日三餐均食米饭(干),菜类主要有各种时令蔬菜,肉类以猪肉为主,做法主要有煮、炒、炖、蒸、炸等。
该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学校教育成果彰著。在该镇黄茅初中,各年级成绩顶尖者中一直不乏来自三星村者。来自该村的每年考入该县唯一重点中学——万载中学的学生人数也一直位居全镇全列。该村考上大学者已有不少,如2005年黄何林考入北京大学,黄小娟考入江西财经大学,黄乐考入华东交通大学;2006年黄翔(家谱名孝英)考入大连海事大学,黄伟考入东北林业大学,黄彩鹏考入江西南昌大学;黄英文考入同济大学(已毕业),等等。
11、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永丰镇三星村由东张、西张、南倪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该村现有耕地面积239公顷,总人口数2066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82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4594元。[6]
1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三星村

三星村地处古林镇西部,距宁波市区20公里,栎社机场10公里,2004年三村合并,取名“三星村”。全村总耕田面积1700亩,在册总户数550户,人口1500人,另有山林面积817亩,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紧靠段梅公路。从2004年开始,该村立足村情,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团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究根寻源,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坚持以人为本,全村党员干部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2006年7月底,全村总收入4849321元,上半年到7月底全村工业总产值300578万元,销售250383万元,利润3047万元。 全村具有个私企业30余家,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筹建中亿元企业1家,主要生产产品有汽车配件、振动棒、家庭日用电器、塑料制品、米粉制品、石材制品等等。 目前现有蔬果基地350亩,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0亩。百家园葡萄基地已初见成效,取田养鱼30余亩,万头以上养鸭专业户2户,百头以上养猪专业户1户,全村剩余1500余亩耕田,主要经营一季蔺草,一季晚稻为主,独有的公益性惠山墓园一家建在本村。目前全村电话入户率在85%以上,闭路电视入户率95%以上,全村大小道路都浇上水泥路面,绿化成行,路阔水清,环境整齐,这几年本村多年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支部,文明卫生村,科普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
13、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三星村三星村有住户约1100户,人口3700余人,虽然现在村里大部分地方仍然不具备宽带、有线电视接入以及运营商村级代办点等基本的信息化条件,但是,本村的医疗信息化作为农村信息化的先锋首先将政府对农村的优惠政策落到了实处,相信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迅速推进,定将带动本村其他方面信息化工作开展,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14.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三星村三星村

位于烟墩镇东部,31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2343人,户数708户,22个村民组。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为林业、水稻、蚕桑等。
全村有一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67名。[5]
15.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黄龙镇三星村该村坐落于距县城17公里处的S218公路旁,全村257户,973人,有水田589亩,旱土3620亩。20世纪90年代前的三星村,是一个以贫穷和野蛮出名的“明星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1995年,该村颇有经济头脑、喜欢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经济能人陈忠禄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从2006年开始,该村采取做大做强脐橙主导产业、建设高标准的产业基地、延长产业链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800元上升到2008年的近80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11]
三星村地势、土壤适合发展脐橙产业。该村利用旱土资源扩大脐橙种植面积,改良了500余亩脐橙品种,新扩了900亩脐橙面积,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到2210亩。2006年,全村脐橙产量达393万公斤,产值786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200元。
三星村原来的村庄道路不成型,农业基础设施差。该村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组织群众投资投劳,2006年累计筹措资金45万元,投入劳力1000余个,硬化水圳9.8公里,硬化水渠4.5公里;修筑了5.2公里水泥路,打通了连接白沙镇月汉村的断头路,形成了基地连基地的环型网络交通,并进行了全村的农网改造。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外来客商的投资,同时也激活了民间资金,目前该村已成为全县最大的脐橙集散基地,11月份还成功地引进资金100万元,修建脐橙冷藏库。
与此同时,该村全力实施三项工程:一是认真推进民居改造工程,每户村民平均投入6000余元,全村累计投入50余万元进行民居改造;同时对1500米入户道路进行硬化,对25000多平方米房屋墙壁进行粉刷,对9000多平方米房屋进行装修。二是认真抓好村容净化工程,修建了垃圾处理场,聘请了专门的卫生人员,成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实行了相关的激励措施,并在全村开展了“十佳卫生户”评选活动,每月评选十户“最佳卫生户”,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三是创建生态家园工程,极力改善村容村貌,对全村2210余亩森林实行一级保护,共购置8000余株樟树、海桐、女贞等苗木作为村道绿化树木,并实行改水改厕,兴建沼气池100个,基本做到废旧资源循环利用。
如今的三星村,被定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产业兴旺,村庄秀美,设施完善,生态和谐,村民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7]
1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寿山乡三星村寿山乡三星村现有常住人口3300人,土地面积10057亩,辖7个自然屯,位于乡政府西北侧5公里,西距县城3公里,交通便利。村中有党员66名,领导班子由14人组成,政务公开一年四次。村中有小学一所,诊所三个。该村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村中农作物主要以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养殖业以黄牛、肉鸡、鱼为主,鱼业占水面面积100多亩。劳务输出:该村务工人员多在日本、韩国务工。[12]
17.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三星村走进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厉山镇三星村,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一片片的养鱼池塘,那就是三星村民自己建起的现代化养鱼示范基地。 三星村是3个村合并而成,养鱼水面达到2000余亩。如今的三星村基本建成了运转机制灵活、管理有效的科学养鱼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该村现已建成成片养鱼示范基地20处,养鱼专业户30余户,户均养鱼面积达到4亩。2007年全村出成鱼200万公斤,创经济收入近800万元。 养鱼成了三星村的富民产业链。山上养鸡,山坡封山育林,山下拦水建池塘养鱼,全村形成了以养鱼为主导产业的养殖产业链条。每亩养鱼水面年产成鱼1000公斤,每亩年纯收入1500元左右。 三星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利用养鱼的有利特点,积极寻求市场机遇,尽力做到“贮低售高”,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避免生产大起大落。 在养鱼布局上,三星村充分尊重农民的传统养殖习惯和客观的自然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和专业化、区域化、板块化的标准,科学制订养鱼发展规划。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要求,统一设计,统一规划。 目前,三星村已经形成了“养殖示范基地+养鸡鸭大户+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全村涌现出一大批像徐开志一样的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知识型新农民,促进了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13]
18.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三星村三星村位于嘉泽镇西北角,地理位置偏僻。全村耕地面积 3714 亩, 24 个村民小组, 750 户农户,村民 2250 余人 , 外来人口 360 多人。全村只有几家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大多数农户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较为薄弱,是一个贫困村。多年以来道路交通不便,水利基础设施陈旧,严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 2007 年下半年,在上级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全体村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多方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2007 年— 2008 年全村硬化村组道路 9 万多平方米,整合地下渠道 5000 多米。改建河闸 6 座,修建河坝 12 处,拓宽公交线路 2000 多米,石驳河岸 750 米 ,翻建危桥 2 座。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级收入,整理滩田、沟洼,复耕土地 120 亩。利用复耕土地和残联建立一个食用菌基地,引进花木经纪人成立一个盆栽花基地。建造了一个建筑面积为 2416 平方米集超市、菜场、店铺及公共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物业用房,年内可交付。巩固三清成果,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成立专职保洁员,做到垃圾有专人收集,道路有专人清扫,河道有专人管护,全村清淤大小河道 150 多条。在村主要道路进行绿化,和区城管局、台办、地震局共植树 3000 多株。由于该村远离集镇,村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该村筹建了两个市民广场和一个室内健身俱乐部,年内都将完工。指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引进江阴阳光集团建立 200 亩设施容器育苗农业基地一个,流转土地 1000 多亩。引导农户规模性养殖和种植,该村现有 100 头规模以上的养猪专业户 6 户, 15000 只规模以上的养鸡场 7 个。[14]
19.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三星村三星村地处柏树塬腹心地带,土地面积广阔,饲草资源丰富。 近年来,崇信县柏树乡三星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动员群众投资建办养殖示范园区,带动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乡村两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走“以畜富民”的路子,在村支部书记孙小平的倡导下,采取分户集资的办法,一次性修建了养畜温棚20栋100间1600平方米,配套氨化池20个,生产用房5间,创办了三星肉牛养殖园。同时,吸收了15个贩运大户参股成立了畜产品交易公司,实现了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到目前已向平凉、泾川、兰州、银川等地出售肉牛265头,实现利润5.3万元。在园区的带动下,全村养牛量达到895头,发展养殖大户48户,人均达到1头牛。随着养畜量的不断增加,民间畜产品市场日益活跃,市场中介体系逐步完善,柏树乡牲畜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县最大的交易市场之一,全乡从事育肥、贩运等行业的农民日益增多,使越来起多的农户依靠畜牧业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日益富起来的三星村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计划继续加大投资,扩大种草养畜规模,把产业做大,把致富的路子拓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