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1984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他的另一代表作是《动物庄园》)。与1932年英国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在这部科幻小说中,奥威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划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小说创作背景《一九八四》于1949年6月8日由“塞克尔和沃伯格”公司出版。虽然奥威尔从1945年即开始创作《一九八四》,但小说的大部分是1948年他在苏格兰Jura岛写下的。这本小说有至少两位文学上的前辈。奥威尔熟悉俄国作家扎米亚京1921年的小说《我们》,他曾阅读此书的法文译本并在1946年写过评论。有报道指出奥威尔曾说他用此书作为他下一部小说的模型。批评家大多同意《我们》对《一九八四》产生过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响。奥威尔亦为凯瑟琳·布德肯 (Katharine Burdekin) 1937年的《反乌托邦》(或称”敌托邦”)和《Swastika Night》着迷,并从中借用了描写未来世界的极权主义国家的主题,在这样的国家中在禁书中零散的碎片以外所有“真实的”历史都已经被抹去。

书名的由来最初奥威尔将小说命名为“欧洲的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但是他的出版商,弗里德里克·沃伯格 ( Frederic Warburg )出于营销需求建议他换一个书名。奥威尔没有反对这个建议,但他选择1984这个特别的年份的原因并不为人所知。也许他将他写作这本书的那一年(1948年)的后两位数颠倒过来,成为了可以预见的未来的1984年。他也可能借此暗指费边社(一个社会党组织,创立于1884年)成立一百周年。此外,他亦可能暗指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其中一个政治势力于1984年登上权力舞台)、彻斯特顿 ( G. K. Chesterton ) 的《诺丁山的拿破仑》(the Napoleon of Notting Hill ,亦设定在1984年)或者他的妻子奥莎丝尼诗(Eileen O'Shaughnessy)的一首诗,诗名为“本世纪的终点,1984”。关于书名的最后一个猜测是奥威尔原本准备的书名是1980,但是由于疾病,小说的完成变得遥遥无期,因此他感到有必要将故事推入更远的未来。

《一九八四》的世界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语”-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幕”( telescreen )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 (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护秩序,真理部负责文化和教育,富裕部负责经济。按照新语,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大洋国”。“大洋国”的统治阶级是“内党”,“内党”的领袖是“老大哥”。“老大哥”从不露面,他的大幅照片户内户外却到处张贴。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着臣民。主人公温斯顿仅仅属于“外党”,跟所有同志一样身穿清一色的蓝布工人套头衫裤。他服务的机关是“真理部”。政府除了“真理部”以外还有三大部。“和平部”、“友爱部”、“富裕部”,四大机构各占据一座300米高的金字塔式建筑。建筑外边大书特书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温斯顿担任“记录科”的科员,工作是修改各种原始资料,从档案到旧报纸,全都根据指示改得面目全非,以便维持“老大哥”和党的绝对正确。温斯顿的家与所有私人居室一样,有一个无孔不入的现代化设备,叫做“电子屏幕”。每个房间右首墙上都装有这样一面长方形的金属镜子,可以视听两用,也可以发号施令,室内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受这面照妖镜的监视和支配。平时无事,电子屏幕就没完没了地播送大军进行曲、政治运动的口号、或“第九个三年计划”超额胜利完成的消一息。这些噪音由中央枢纽控制,个人无法关掉。

后来,对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的温斯顿,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成为“思想纯洁者”,自愿被处死。

书中角色介绍书中部分角色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而大部分的角色形象都是和俄国革命和苏俄所设计的。

主要角色

温斯顿·史密斯(Winston Smith):主人公,外围党员,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所处的社会产生怀疑 。

奥勃良(O'Brien):核心党员,思想警察头子。

裘利亚(Julia):温斯顿的情人,出于爱的本能对党的说教产生怀疑。

老大哥(Big Brother):大洋国的领袖,但书中自始至终没有真正出现这个人物,他的存在始终是作为权力的象征。

爱麦虞埃尔·果尔德施坦因(Emmanuel Goldstein):传说中革命的敌人,早年大洋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之一,后来背叛革命成为革命的敌人。

其他角色

艾朗森、钟斯和鲁瑟福 (Aaronson, Jones, Rutherford):被杀的前党领导;已在”历史”中删除

安浦福斯 ( Ampleforth ):温斯顿的同僚

查灵顿先生( Mr. Charrington ):表面上是一间贫民区店铺的东主;实际上是思想警察的成员。

凯瑟琳 ( Katharine ) :温斯顿的妻子,党的追随者。本书完结时并未提及她是否在世,因书中提及她和温斯顿已于数年前分开。

马丁 ( Martin ):奥勃良的仆人。

帕森斯( Parsons ):温斯顿的邻居。

西姆:温斯顿聪明的伙伴,是新语的编辑者,后来因他思想太清晰、知得太多,蒸发掉了。西姆的蒸发讽刺斯大林的大清党。

广泛的世界影响《一九八四》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语言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例如,“奥威尔式的”形容一个令人想到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的行为或组织,而“老大哥在看着你”(小说中不时见到的标语)则意指任何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奥威尔在本文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犯罪思想”(thoughtcrime)、“新语”(newspeak)、“双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犯罪停止(crimestop)等已收进词典。《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时期内被视为危险和具有煽动性的,并因此被许多国家(不单是有时被视为采取“极权主义”的国家)列为禁书。本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

这本书真正值得我们关注之处在于书中描绘的恐怖社会不断以各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而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本书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

其散布恐外仇恨、党说以及真理部的类似作为仍可在世上某些国家发现。王小波曾说:对于我,它(1984所描写的社会)也不是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看过本书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本书简直就是对文革时期狂热社会的预见。虽然,作者并没有想来预见文革。(参看王小波的《2010》。)

《一九八四》多年来曾在多个国家被禁。奥威尔在这部书写完不久便重病而逝,离开了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作品。不知道他对自己作品的命运有着怎样的设想,但是它被列为禁书的命运恰好印证了小说本身的揭露意义。禁止它无疑是因为畏惧。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前苏联(老大哥影射斯大林的后期统治),也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法西斯。译者董乐山在译文版序中强调奥威尔不是反共作家,而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此书有明显有政治正确的意味。我同意奥威尔不是一个反共作家的观点,他只是一个反极权主义者,所有的极权政体都是他所厌恶所反对的,所有的极权国家因为极权的特质都难逃被批判的地位。

与其说《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预言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极权政权指导书,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再到具体的实施细则,按图寻骥,就能依样画葫芦地建立一个完美的极权政体。奥威尔用冷锐的语言描述极权统治的核心思路,锋芒直达人性弱点的最深处,“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一针见血。

极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思想统治,僵化约束民众的思维能力。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消耗国民生产,挑拨民众盲目的爱国情绪,获得国内统治的和平,谓之“战争即和平”;通过黑白、犯罪停止、双重思想的精神训练,使他不愿意也不能够对任何问题有太深太多的想法,谓之“无知即力量”。上述两种极权统治理论在奥勃良给温斯顿的无名书里有着详细的论述。而后小说的第三部分,则通过记述温斯顿接受“学习、理解、接受”三阶段思想改造的经历来阐述“自由即奴役”。

掩卷而思,时间恍若来到故事描述的一九八四。书中的生活环境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真切。儿子监视、揭发父母,夫妻互相揭发,有限的几首歌曲几部小说,大集会喊口号,高呼领导者的名字,被夸大的经济成就,短缺限量供应的生活资料,被肆意篡改歪曲的历史……甚至琐碎的生活细节,都是惊人的雷同,“每人的工资约有四分之一得留起来付各种各样的志愿捐款,名目之多,使你很难记清”。 我们的生活细节已经在1948年的书中已有详实的描述,我们该对奥威尔敏锐的预见力表示赞叹,还是对当权者的无创意表示遗憾呢?

这是为数不多让人震惊的书。一个令人寒冷的预言及现实,对人类社会有永恒的指导意义。那种恐惧、愤怒与无助,恐怕依然在这人间上演。

作者介绍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中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派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缠绵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动物庄园》与《一九八四》影响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凉肉跳。他将悲喜剧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极大的张力。英国人生性拘谨,但英国的讽刺文学却一枝独秀,自乔叟以下,斯威夫特、狄更斯、查米亚丁,代有才人,各领风骚。奥威尔的卓异之处就在于,并非仅仅用小说来影射个别的人与事,而是直接揭露语言的堕落。在奥威尔眼里,语言是掩盖真实的幕布,粉饰现实的工具,蛊惑民心的艺术。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经典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WAR IS PEACE;FREEDOM IS SLAVERY;IGNORANCE IS STRENGTH."

“老大哥在看着你!”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在遮阴的栗树下,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

原文链接英文:http://www.netcharles.com/orwell/books/1984.htm

中文: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a/aoweier/yjbs/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