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光椋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丝光椋鸟

汉语拼音:sīguāngliángniǎo

拉丁文名:Sturnus sericeus

英文名:Silky stanling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8

俗名:丝毛椋鸟

分类: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描述:体型略大(24厘米)的灰色及黑白色椋鸟。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飞行时初级飞羽的白斑明显,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

虹膜-黑色;嘴-红色,嘴端黑色;脚-暗橘黄。

叫声:像麻雀叫声,经训练后会说话,说得特别清楚。

分布范围:中国、越南、菲律宾。

分布状况:留鸟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冬季分散至越南北部及菲律宾。于农田及果园并不罕见,高可至海拔800米。

习性:迁徙时成大群。

丝光椋鸟是我国特产鸟类,在海南属于候鸟,也有部分留鸟。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都呈现明显减少。目前丝光椋鸟已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