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

概述伦敦肯辛顿公园的彼得潘《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最为著名的剧作,而彼得潘与温迪(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1911年将其小说化的小说题目。另有电影《彼得潘》。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演职员表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作者简介剧情介绍幕后制作百年历程故事评价一、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二、永远哀伤的孩子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彼得·潘
外文名:Peter Pan and Wendy
主演:杰瑞米·桑普特、蕾切儿·哈伍德
上映:2003年12月13日
类型:科幻片
地区:美国
语言:国语
时长:2集
颜色:彩色
别名:小飞侠,彼得·潘
简介:幻想童话剧。全名为《肯辛顿公园里的彼得·潘》。是一个与成长有关的童话。1904年12月27日(圣诞节)首次在伦敦公演,引起轰动性赞誉。后作家埃利诺·格雷厄姆将剧本改成中篇童话,评价也很高。[1]
演职员表
导演
P.J. Hogan
编剧
J·M·巴里、P.J. Hogan、迈克尔·戈登伯格
演员
詹森·艾萨克、杰瑞米·桑普特、蕾切儿·哈伍德、理查德·布赖尔斯、奥莉维亚·威廉姆斯、Geoffrey Palmer、Harry Newell、Freddie Popplewell、露德温·塞尼耶、Theodore Chester、Rupert Simonian、George MacKay、Harry Eden、Patrick Gooch、Lachlan Gooch、Carsen Gray、Maggie Dence、Kerry Walker、Mathew Waters、Alan Cinis、Frank Whitten、Bruce Spence、Daniel Wyllie、Brian Carbee、Don Battee、Frank Gallacher、Septimus Caton、Jacob Tomuri、Venant Wong、Phil Meacham、Darren Mitchell、Michael Roughan、Bill Kerr、Celeste MacIlwaine、Spike Hogan、Patrick Hurd-Wood、Brooke Duncan、Themora Bourne、Alexander Bourne、Bruce Myles、Maya Barnaby、Tory Mussett、Ursula Mills、Nadia Pirini、Vij Kaewsanan、Janet Strauss、Sam Morely、Brendan Shambrook、萨弗蓉·布罗、Rebel
制片
Gary Adelson、Mohamed Al-Fayed、Craig Baumgarten、Gloria S. Borders、Lucy Fisher、Stephen Jones、Gail Lyon、Patrick McCormick、Jocelyn Moorhouse、Charles Newirth、Douglas Wick[2]
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里(James M. Barrie,1860-1937),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现安格斯郡)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882年在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在诺丁从事新闻工作两年。1885年(此时他已25岁),他移居伦敦,当自由投稿的新闻记者,开始创作反映苏格兰人生活的小说和剧本。1919-1922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1930-1937年受聘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他的小说属于“菜园派”,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最著名的是幻想剧《彼得·潘》(1904),另外尚有社会喜剧和熔幻想剧与社会喜剧于一炉的剧作多种。[3]
剧情介绍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冒险故事,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孩云蒂(雷切尔·霍伍德饰),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里。父亲达令先生(詹森·艾萨克饰)是银行职员,母亲达令太太(奥莉维亚·威廉姆斯饰)则是附近最美丽的淑女。她平日十分喜爱和弟弟约翰、麦可玩海盗游戏,也喜欢跟他们讲故事。
一天,云蒂的姨母告诉她,她将会长大,嫁人。云蒂对此感到很不习惯,非常迷茫。
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杰里米·森普特饰),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云蒂、约翰和米高都高兴极了,于是,他们很快就跟着小飞侠学会了飞,而且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梦幻岛。

原来,小飞侠是梦幻岛上永远也长不大的调皮小孩,他和小仙子叮当,以及一群迷失的小男孩一起生活在这个岛上,但他们都很喜欢听故事,于是就请来了云蒂这个擅长讲故事的女孩来为他们讲故事。
飞到梦幻岛,云蒂立刻被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海岛吸引住了,这里有茂密的丛林、高大的树木,还有野蛮的印第安人,以及横行附近海面的坏蛋海盗。不巧,他们被彼得的死敌海盗铁钩船长(詹森·艾萨克饰)发现,为躲避攻击,云蒂三人不幸从空中掉下。彼得吩咐叮当带着男孩们去找云蒂自己则去对付铁钩船长。无奈,善妒的叮当向男孩们撒了谎,使云蒂陷入危险。幸好射来的箭被云蒂的项链挡下。男孩们带着云蒂他们找到了六、七个隐蔽的树洞,这就是他们在梦幻岛上的秘密基地,平时他们在海岛的深处探险,晚上累了就回到树洞休息游戏。
另一方面,约翰和麦可巧遇印第安部落的公主,为了救她,被铁钩船长捕获。为了营救他们,以及打倒死敌铁钩船长,彼得和云蒂与他展开了一场激战……
幕后制作
这是一部耗资一亿美元打造的儿童魔幻经典电影。为再现神奇美妙的梦幻岛,剧组在布景、电脑特技上大下功夫。剧组特别在澳大利亚的丛林里搭建了8个摄影棚进行拍摄。在电脑特技上,花费几千万美元聘请被称为“工业光魔”的乔治·卢卡斯等为影片制造绚丽的视觉特效和动画配合。有意思的是由于剧中有相当多的飞行、击剑、打斗场面,几位小演员为此在拍摄前5个月特别接受了相关培训。从未接触过武器的小演员们使用真正的铁制剑进行训练,因此受伤在所难免,他们在训练后都留下了些许小疤痕。[4]
百年历程190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创作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
1911年,巴里将剧本改写成童话出版;
1953年,《小飞侠彼得·潘》被改编成动画片,从此成为西方圣诞节必备的儿童电视节目;
1953年,《小飞侠彼得·潘》被改编成动画电影《小飞侠》;
1992年,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皮尔伯格指导的电影《铁钩船长》在全球上映;
2002年,好莱坞以巴里生平为素材的电影《重返梦幻岛》;
2003年,电影版《小飞侠彼得.潘》上映;
2004年,好莱坞拍摄电影《寻找梦幻岛》;
2006年,《小飞侠彼得.潘》终结版《重返梦幻岛》问世。[5]
故事评价一、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
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当你不是一个孩子时,你就会失去了你的想象力,你的身躯会变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单纯的东西会渐渐被忘却,只剩下世俗的纷扰。
永远不要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每一个孩提时拥抱过童话的人心底都曾存在过一个彼得潘,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淡去,小说体现了成长的无奈和一种人生的必然。
这是最好的结局吧,就象温蒂自己认为的。毕竟,作者还是留下了新的希望,温蒂的孩子们继续跟着彼得潘飞到永无乡去,尽管一个个孩子总要长大,孩子的梦想却世世代代,传承不息。
也好吧。早已长大的大人们也只能这样相信。虽然还是忍不住有些惆怅。
“邪恶的海盗船长胡克对他说,你可爱的温蒂最终还是会离开你,他从天空坠落,无力抵抗,此时他的心中充满忧伤。彼得潘的形象仿佛是代表了人们心中的理想想法:如果可以的话,永远都不要长大。因为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纷扰,意味着要失去换来成长。”
胡克船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实社会,他有着残酷而现实的灵魂。而这些和彼得潘所认为的一切都是矛盾的,所以他才会想要去对抗他。所以无论是胡克船长还是文中的任何一处,无不在描述着童年的美好,还有成长和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人们无法去避免,只能无奈地去接受,所以人们还能感受到书中那种快乐里淡淡的惆怅。
说胡克的真实身份并不是说他在小说外现实中的身份,而是他在小说中的真实身份。可能在他成为海盗前,他是一所有着所谓良好风气,并且极其著名的学校的学生。作者通过描写胡克的行为,来突出在他少年时所受的教育风气。作者把这种风气以胡克船长这样反面的人物表现出来,确实有否定作者当时所在年代教育形式的意思。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校,社会,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胡克船长也曾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但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被现实(如学校,社会)逐渐改造成了一个这样的人,可以说,这也是从侧面突出了成长的悲哀。所以,无论是作者怎样写,他还是离不开他想要表达的主题的,一切都是关于成长。
巴里在剧中虚构了一个会飞的、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彼得·潘。他天真活泼、疾恶如仇、勇敢而富于牺牲精神。作者还虚构了一个故事发生的地方——梦幻岛。那里,有孩子希望出现的各种“人物”:仙子、人鱼、印第安人、海盗、野兽和梦幻鸟。在那个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生活快乐无忧。彼得与海盗,海盗与红人之间的“大战”,鲜明地烙着儿童打仗游戏的印证。巴里正是通过奇妙的梦幻岛和不肯长大的男孩彼得·潘这样的童话形象深情地告诉人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珍惜可贵的童年时代,让孩子们尽情地

享受那仅仅属于他们的欢乐。由此,也可以窥见作家对自然、纯朴天性的热情召唤。
彼得·潘给小姑娘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迈克尔和约翰身上撒了仙粉,于是他们一起飞到梦幻岛上。历险故事连连不断(美人鱼的礁湖等),“永没有枯燥乏味的时候”。彼得·潘和同他一道飞到梦幻岛上的孩子们,在那里遇见了上述童话人物。由于终年海盗诡计多端、处处作祟,海岛无宁静之。尽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勇敢的彼得·潘还是想出妙计搭救了伙伴们。
彼得·潘和小姑娘温迪分别时,答应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来看望她。后来温迪长大出嫁了,彼得·潘又与温迪的女儿玩,又把温迪的女儿带到那个奇妙无比的梦幻岛上,温迪的女儿长大出嫁后,又把温迪的外孙女找去作伴。
彼得·潘这个形象是永无尽止的游乐、永恒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征。《彼得·潘》将荒诞幻想、仙人故事、惊险情节,运用性格刻画、心理描写、讽刺和幽默等手段纺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它既像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马戏,又像一首狂想曲,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6]
二、永远哀伤的孩子
作者:郭敬明
彼得·潘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永远也长不大。
彼得·潘永远呆在永无岛上,呆在他的童年里面。而且他会飞,每个人都疼他,所以他任性得一塌糊涂。他总是伤害爱他的人,他从来就不考虑别人心里是否难过。
“眼看迈克尔就要坠到海面上了,彼得·潘才飞快地冲下去,一把抓住他。彼得·潘这一下干得可真漂亮,但是他总是等到最后那一瞬间才去救人,而且,他好像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专门为了救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骄傲而任性的孩子,他又伤害他的朋友们了。
“爱的背面是什么?”
“是恨。”
“不是,是遗忘。”
彼得是个经常忘记别人的人,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去爱过别人。
“既然他把那些事情忘得那么快,”文蒂深思地说,“怎么指望他能一直记住咱们呢?”
真的,有时彼得飞回来的时候,就不认识他们了,至少是认不清他们了。文蒂看清了这一点。“无论是白天还是别的时候,彼得飞过来看见他们的时候,眼里竟流露出努力辨认的神色。有一次,文蒂不得不向他喊出自己的名字。”
他需要大家对他的爱,他可以在那些爱里面任性地撒娇,就像个在雪地上撒野的孩子,可是他却不爱别人。或者说得更悲哀一点,他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一个失去爱别人的能力的人是悲哀的。安妮不轻易地去爱别人,因为她被爱情的宿命割伤了一条很大的伤口。可是彼得纯粹是因为幼稚,因为他任性的自私。于是所有爱他的人都感到难过,为他伤心,包括文蒂,包括那个为他嫉妒文蒂为他去死的小仙女丁卡,包括印第安公主虎莲,包括永无岛上的孩子们,以及那些甘愿让彼得骑在自己的尾巴上玩耍的美人鱼们。他们都觉得彼得·潘是个可怜的孩子。
“岛上的孩子的数目时常变动,因为有的被杀,或者其他缘故,他们眼看就要长大的时候——这是不合乎规定的,彼得不允许他们长大,于是彼得就把他们饿瘦了,直至饿死。”
“我虎莲是讲意气的”,美丽的公主说,“彼得·潘救了我的命,我就永远做他的好朋友,我绝不让海盗来伤害他。”这在虎莲公主一方,是处于感恩和礼貌,但在彼得看来,这是他应得的报答。于是,他往往居高临下地说,“很好,很好,彼得·潘说了”。每次他说“彼得·潘说了”的时候,就是让对方闭嘴。“彼得不允许孩子们的模样有一丁点像他。”一个太爱自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就伤害别人了。
彼得·潘伤害了别人,但从某个意义上讲,彼得是无心的。彼得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口是心非。这也说明了他真的仅仅是个孩子。文蒂要走了,孩子们要走了,可是彼得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依旧在有口无心地吹他的那支破笛子。大家都叫他一起去找妈妈,可是他不,“你们去吧,我才不去呢,真见了她,她一定又要盼望我长大了,我才不想长大呢,我要永远做个小孩子,永远玩耍”。“孩子们走了以后,他还快乐地吹了一会儿笛子呢。当然,这只是在掩饰他的难受,证明自己对朋友们对文蒂的离开满不在乎。他决定不吃药,为的是气一气文蒂。然后他不盖被就躺在床上,也是为了要惹文蒂生气。平时,文蒂怕他着凉,总是将他塞进被窝里。他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来,但是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笑起来,文蒂说不定多么生气呢。于是他就笑起来。”
彼得是个哀伤的孩子,书里面有很多地方都让人心疼了。比如在环礁湖上,彼得、文蒂都受伤了,都飞不动了,这个时候黑色的潮水涨了上来。这时候飘过来一只风筝,于是彼得恶狠狠地叫文蒂爬到风筝上去,别管他。可是等文蒂走了,彼得也害怕了。美人鱼围着他转,可是她们也没有办法。灰白的月光射向水面,射到水里。于是他一边听着全世界最哀伤的声音——人鱼唱月,一边勇敢地对自己说:死,是最伟大的冒险。
比如还有彼得对文蒂说的话,他说:我原来也一直以为妈妈会一直开着窗子等我,于是我就在外面玩了两个月,又玩了两个月,再玩了两个月,然后我飞回家。可是窗户已经栓住了,妈妈已经把我全忘记了,我的床上睡着一个小不点。
后来文蒂和孩子们飞回了家,窗户还开着,家里欢乐极了。可是彼得在玻璃窗外面,他不能进去。彼得有别的小孩子享受不到的快乐,可是,这种玻璃窗内的快乐,他永远也享受不到。
这个哀伤的孩子,希望他有一天也能长大。
图书信息彼得·潘

[8]作者: (英)巴里原著,麦桔译
出 版 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开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34641466
定价:¥8.00
内容简介
《彼得·潘》是丛书中的一本,本套名著选本,在保留原著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了重新改编,使之更适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同时,邀请国内著名画家配图,使其呈现形式赏心悦目。
目录
1彼得·潘冲了进来
2影子
3走吧,走吧
4飞翔
5来到了真正的岛上
6小房子
7地下之家
8美人鱼的礁湖
9永无鸟
10快乐家庭
11温迪的故事
12孩子们被抓走了
13你相信小精灵吗
14海盗船
15和胡克拼命
16回家
17温迪长大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