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重镇

【拼音】:zhòng zhèn

【词意探源】:

(1)指重要城镇。

刘长卿《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吴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2)指国家执兵权居要职的重臣。犹言柱石。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中常侍王蕃……斯社稷之重镇。”

【基本解释】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军事上占重要战略位置的城镇,也泛指在其他某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镇

工业重镇

为国重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详细解释】

1. 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

《晋书·义阳成王望传》:“ 吴 将 施绩 寇 江夏 ,边境骚动。以 望 统中军步骑二万,出屯 龙陂 ,为二方重镇。” 宋曾巩《送赵宏序》:“天子、宰相以 潭 重镇,守臣不胜任,为改用人。” 清钱谦益《山西大同府东路同知刘士琏授奉政大夫制》:“ 云中 为 幽 并 重镇,控制虏冲。”

2. 指国家倚重的大臣。

《三国志·吴志·王蕃传》:“﹝常侍 王蕃 ﹞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 大吴 之 龙逢 也。”郑振铎《桂公塘》:“ 家铉翁 是太老了, 吴坚 是右丞相,政府的重镇,又多病,也不能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