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山区

历史文化邯山区,这块古老的土地,是全国早期开发的地域之一,邯郸即得名于邯山。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是殷商之京畿,人口聚集,商业手工业较为发达;战国时期,这里作为赵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冶铁中心,经济繁荣,文化丰硕,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掌故就源于这里,秦汉而后,战乱纷纷,绵绵千载,数度衰落,迨至民末,凋零益甚。
1945年10月,伴随着中华民族解放的隆隆炮声,历史沧桑的古城邯郸;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邯山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建国后,邯山区的行政区划几经更易。1980年10月,邯山区建制。1986年4月,郊区建制撤消,所辖马头镇、马庄乡划归邯山区辖,现行政区划形成。
50余年来,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在这块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凯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开放搞活,锐意进取,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发展、逐步繁荣的好势头。
地理位置邯山区位于邯郸市城区的南部偏东,地理坐标在东经114°27′至114°32′,北纬36°36′之间。地域分为两块,城区与马庄乡连接,东跨滏阳河与邯郸县为邻,西傍京广铁路与复兴区接壤,南到邯郸县的北张庄,北至和平路与丛台区毗连。马头镇在城区南15公里处,四周为磁县环抱。
邯山区人民政府在邯郸市人民政府驻地南偏西方向1.7公里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西侧。1986年以前在陵园路南21号,1986年郊区撤消后,于同年8月份迁至路北58号原郊区人民政府驻址。
资源环境邯山区地处太行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属华北平原一部分。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为57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478.3小时。区域内有滏阳河、渚河、支漳河。以滏阳河为最大。
基础设施邯山区,铁路纵横,公路成网,境内市场有50余个,为全市之首;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也已开通;电力充沛,辖区马头发电厂,可充分充足用电需要;城市设施日趋完备,高科技住宅区、城市广场,给本区人民提供了一个方便而舒适的环境。今后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邯山区的投资热点。
交通通讯邯山区,位于邯郸市城区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目前从邯郸始发和经由邯郸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市内交通线路,邯郸车站,马头车站、邯郸长途汽车站都在邯山区域内。
经济概况——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6752万元,比199年增长77.5%;财政收入按2001年以前口径统计,完成11890万元,年均增长21.1%;项目建设引人注目,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年均递增20.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农村特色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建设全市领先,五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市场34个,其中冀南工业批发市场跻身全省“十强”,建材批发市场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建材集散地;社区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创收总量突破千万元大关,社区居委建设全部达到“五有”标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省级民营企业集团4家,民营经济在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70%,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
教育“邯郸市邯山区是我们在中国进行教育考察的第一站,这里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学生素质,优质的教育管理,优异的教育质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如此评价邯山区的教育状况。近年来,该区陆续投入资金5600万元对全区90%以上的城乡学校进行了改造,新建塑胶操场9个,建成省级一类图书馆7个,11个学校装备了探究型实验室,19个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所有城市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对4所薄弱学校进行了整体翻建、扩建。优越的办学条件正助推着该区向教育强区迈进。
该区针对部分学校校舍破旧、操场坑洼不平、必备办学条件落后的局面,继2007年“学校建设年”后,又把今年确定为“办学条件提升年”,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促进教育发展,坚持年初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年终节余资金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该区实验小学一期工程和浴新南小学翻扩建项目分别投资1600多万元和500万元,打造了全市“亮点学校”;先后投入60余万元为农村学校平整地面、更换门窗、打制新桌凳,并开展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活动,支援农村学校总价值28.6万元的微机、DVD、投影仪、图书等教育教学物资,使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城乡办学条件得到了均衡发展。
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该区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大幅提升,全省教学工作现场会在邯山区召开,推广了该区的教学教研、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经验。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邯山名师队伍活跃在各个学校,近两年该区在市级以上讲课比赛中有56人获一等奖,5人获全国讲课一等奖。为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同步发展,该区先后选派3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拔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并组织进修学校教师和教研员到农村学校上课。该区还致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扎实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打造了全国“新春杯”少儿足球理事单位兴华小学、全国“向阳杯”少儿乒乓球理事单位南关小学、全国百家国际象棋示范校农林路小学、全省唯一的中国象棋活动先进校绿化路小学、全省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实验小学等多所特色学校,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特色各不同”的发展格局,培养了小名人贾云哲等一大批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
人口民族1987年底,城区居民有15.74万人,乡镇居民13498户,41443人,城区居民占人口数的79.15%,乡镇居民占20.8%。
1980年,每平方公里1.4186万人,1987年底,每平方公里5359人。分别城乡,1987年底城区人口每平方公里1.1084万人,乡镇每平方公里1809人。
据1980年建邯山区时统计,全区有十几个民族,其中汉族12.6527万人,回族2313人,满族56人,蒙古族22人,朝鲜族12人,壮族3人,苗族32人,布依族79人,侗族1人,藏族1人,其他46人。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邯山区有10个民族,汉族13.4467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合计463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多数,为4388人,约占全区少数民族总数的94.77%,人数最少的是纳西族,布依族各1人。
行政区划邯山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1个镇:火磨街道、陵园路街道、光明路街道、滏东街道、罗城头街道、渚河路街道、浴新南街道、农林路街道、贸东街道、贸西街道、马头镇、马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