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风神龙

风神龙(学名Aeolosaurus)意为“埃俄罗斯的蜥蜴”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的一个属,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南美洲。如同其他蜥脚下目恐龙,它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龙,有着长颈及长尾巴。风神龙的化石不完整,所以目前只能对其体型作出估计值,体长约为14米。

命名模式种是里奥内格罗风神龙(A. rionegrinus),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学家詹姆斯·鲍威尔(Jaime Powell)于1987年命名。风神龙的属名是以希腊神话的风神埃俄罗斯来命名,这是因它的化石出土处是经常起风的巴塔哥尼亚。种名则是以阿根廷的里奥内格罗省为名。

化石风神龙的正模标本包含七节的尾椎,以及部份前脚及右后脚。这些化石是发现于阿根廷的Angostura Colorada地层,年代估计为上白垩纪的坎帕阶,约8300万-7400万年前。

分类科内关系

风神龙与其他泰坦巨龙类的关系并不清楚,但根据尾椎特征,它被认为与林孔龙、阿达曼提龙有接近亲缘关系。冈瓦纳巨龙及风神龙都的尾椎上都有向前的神经突,这是其他泰坦巨龙类恐龙所没有的特征。

其他可能品种

另一个标本于1993年被发现,包含了五节尾椎,及前脚与骨盆的一些骨头。因为有两个右尺骨,该标本被推测包含了至少两个个体。这些骨头也有两个皮内成骨或骨质鳞甲,显示这只恐龙的身体覆盖鳞甲。这标本是发现于里奥内格罗省的Allen地层,地质年代被估计约为7000万-6800万年前,相当于麦斯特里希特阶中期。由于这标本带有风神龙属的特征,但却是生活于较年轻的时期,以及与里奥内格罗风神龙有足够的差异,有学者认为它是第二个种。

在1997年,另一个部分骨骼被发现,包括四节尾椎及左脚的骨头。这些化石发现于里奥内格罗省的Los Alamitos地层,地质年代被认为介于前两者中间。这个标本也被认为是属于风神龙属,但却不是里奥内格罗风神龙,可能是第三个物种。

但是,由于风神龙属的研究并不清楚,学者都不将这些可能的新物种,正式归类于风神龙属。现时,都只是简单的标名为“Aeolosaurussp.”。需要更多标本与研究资料,才能判断这些物种是否属于风神龙,或将这些标本正式命名、归类。

另外,还有一个15节尾椎的标本曾经被编入风神龙属,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尾椎缺乏一些风神龙属的特征,而改为不属于风神龙。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未分级)

泰坦巨龙类 Titanosauria

属:

风神龙属Aeolosaurus

Powell, 1987

种:1.里奥内格罗风神龙A. rionegrinus(模式种)

2.科威华碧风神龙A. colhuehuapensisCasalet al., 2007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